很多年未去过小姨家了,但我忘不了小姨的慈祥的笑容和宽厚的为人。小姨是乡卫院的医生,退休后自己开了个诊所,在农村里为乡民们治些小病,虽然赚不到钱,可是方便了乡邻,她也不厌其烦地干着,过年过节也在诊所守着,进城买药也是当天往返,仅此而己不离开诊所半步。
我与小姨接触的并不多,因为我母亲随着我父亲很早就离开了家乡,我是在外地出生的,十几岁时回到家乡才见到小姨,那时的生活还不富裕,乡下人家蔬菜米饭是有的,肉却是很少了。城里买肉要凭票,乡下不凭票也没肉卖。每家养一头猪过年时宰了,还要上交任务,剩下半头猪也就几十斤肉过年时吃点,余下的都腌了起来挂在楼上,平时贵客来了或者请匠人做事才会割上一块蒸蒸,自家人舍不得伸筷去,都是待客了。虽然那时如此艰苦,可是每次我去她家,她都要割上一块腊肉放在饭锅上蒸熟了,吃饭时肉碗就放在我面前,喊我随意地吃,我挟了一块就不好再挟了,她总是不声不响的就将肉挟到了我的碗里。
小姨走了,我没有能去送她,除了伤感还有内疚。正月十六,虽然天还是阴沉沉的,还有一些毛毛小雨在飘着,但我还是不顾阴冷,骑车去了小姨住的小山村,我要去小姨的坟前为她挂上一串新坟钱,不为别的,只为了尽尽我的一点心意。城里是没有那种纸钱卖的,不是冥票,而是用白纸剪成的,犹如从前的铜钱,剪得一串串的挂在坟前随风飘扬。谁家的坟上挂的钱多,说明谁家后人多、亲戚多、人丁兴旺,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也不受穷。
小姨的长子我的表弟见我去了十分激动,连连说道:“没想到你会来,没想到你会来…”
“小姨过世时你为什么不通知我呢,为什么不让我见小姨最后一面呢。”
“母亲临终前不让我通知你,你那么远又那么忙。”
“你应该通知我呀…”
“今天你来了也是一样,快进屋,外面冷,进去烤烤火。”
“不了,先去坟上吧,上坟以后才能进屋呀。”
“这是过去的习俗了,现在不讲究了。”
“还是先上坟去吧,习俗还是不要破了。”
表弟又带我来到了一座坟前说:“这是外公的坟,去年舅舅找到了外公的老坟,将他迁到了祖坟里,外婆的老坟没找到,可能当年开荒造田时己经被挖掉了。”
看到外公的墓碑上只有外公一个人的名字,外婆死的早,如今尸骨难寻,连名字我们都不知道了,不由的潸然泪下……
几千年的传承说不上是迷信,只不过是民间的一种纪念方式,简朴地看得见的一种祭祀祖先的方式,人人都知道阴阳不能互通但是总希望是有联系的,这也是一种亲情吧。
我正欲步上台阶进去看看,忽见一妇人从那庵堂走出来看着我说:“你终于来了。”我看着满脸沧的妇女倏然想起了当年的窈窕少女,不由得喊了出来:“玉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