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2020-08-07   祭祀文化网

原标题: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秋季第一个节气。立秋是指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的意思。

进入秋季,意味着自然万物趋向繁茂,庄稼也到了成熟时期,这个阶段降雨、风暴、湿度等开始逐渐下降。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已经收割,晚稻移植栽种,是大秋作物重要的生长发育期。立秋具有怎样的气候和习俗呢?一起随小编了解一下!

立秋节气简概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是炎热夏天将要过去的象征,也是即将收获果实的预兆,在古代,皇宫内的官员会在立秋这天将屋外梧桐移入殿内,当“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梧桐会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此为报秋的寓意。

民间有谚语言:“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指立秋对农事的重要性,如果立秋这天打雷,那么冬日里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这天晴朗,那么这一年农田都会风调雨顺。

立秋三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立秋分为三个气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立秋过后,我国许多地区都会开始刮偏北风,风中会带着一丝凉爽;白天日照仍然强烈,但是夜晚凉风袭来降低了气温,与白天形成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第二天会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寒蝉在树枝上高声鸣叫,似乎在欢庆秋季的到来。

立秋习俗

秋忙会

秋忙会是立秋特有的风俗活动,是一个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而举办的经营贸易大会,活动期间还有戏剧、马戏团和文艺表演等节目助兴。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用悬秤称人,再将称得的体重与立夏那天对比。由于夏季天气太过炎热,人们胃口会比较差,体重大都要减轻一些,为了补偿夏天的损失,立秋过后人们开始炖各种肉类进行“贴秋膘”活动。

秋社

秋社始于汉代,是指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此时很多地区都已经收割完粮食,官府和民间为表感谢举办祭神活动,现在仍有许多地区保留着这个习俗。

啃秋

啃秋活动主要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城里人会在立秋这天买一个大西瓜,回家围着啃,农人会在瓜棚里席地而坐,抱着西瓜、山芋、玉米等农作物啃着吃,这即为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