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屁就要放,有屎就得拉”,这话虽糙,理可不糙。及时、规律的排便习惯,不仅让肚子不胀,身体舒畅,对于大肠癌的预防更是至关重要。
省流版
1. 憋屎危害健康,有了便意别忍着。
2. 一般每日排便1-3次是正常的,排便通畅迅速,粪便成形,呈黄褐色,无恶臭、无出血、无水样。
3. 从改善如厕环境、调整排便体态与习惯、保证睡眠、增加运动、补充水分等方面行动起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憋屎让直肠神经变迟钝
便意是由于直肠神经受到粪便重力压迫产生的,粪便少自然便意少。但有些人因为直肠神经迟钝,即使粪便量积累了很多,仍然没有便意。迟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老年退行性和习惯耐受性。
“老年退行性”指人年老体衰,反应会变得迟钝,所以大多数老年人有排泄的障碍。“习惯耐受性”指长期人为抵抗便意的结果,也就是俗话说的“憋屎”。由于长期憋屎,导致直肠对粪便的重力感应变得迟钝。有些可能直到粪便多得压迫了肠壁神经,感觉到肚子疼才想到排便。当然,阻滞便意也不排除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会导致神经敏感性下降。
为了保持直肠神经的敏感性和肠道健康,建议大家一有便意,就去排泄。
憋屎让肠道健康受损
粪便在大肠堆积时间久了,水分流失,氧气被消耗,导致大肠里的正常菌群紊乱、功能受损甚至死亡,膳食纤维也会减少。失去了菌群和膳食纤维建立的保护屏障,粪便会不成形,食物消化后产生的硫化氢、氨、吲哚、硝酸铵等可溶性毒素从粪便中析出,危害大肠健康。
养成最佳排便习惯
最好是每日定时排便,一般每日排便1-3次都属正常,排便通畅迅速,粪便成形,呈黄褐色,无恶臭、无出血、无水样。六个小窍门帮你排便畅通:
1.保持厕所干净卫生,创造一个舒适的排便环境。否则臭气熏天之下,呼吸都不畅,屏气凝神排便的劲道也就不足了。
2.集中注意力。摒弃如厕读书、看报、玩手机的习惯。
3.排便姿势要对。上半身挺直,使得直肠与地面呈垂直角度,充分利用重力作用。使用蹲厕的效果要优于坐厕,或者使用坐厕时在脚下垫一个20cm左右高度的小凳或其他垫高物,也可以起到通过调整体态促进排便的效果。
4.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晨起或者早餐后排便的习惯。
5.增强体魄,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活动量。
6.主动、多次、适量喝水,不要口渴才喝,成人每日饮水量应为1500ml-1700ml。
供 稿:吴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