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女子刷到一条炫富视频,意外发现欠债60万东躲西藏的老赖

2022-06-22   半世烟尘

原标题:江西女子刷到一条炫富视频,意外发现欠债60万东躲西藏的老赖

2019年7月,孙女士闲着无聊刷抖音,偶然间,她刷到了一条炫富视频,只见视频上有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子,他站在豪车前,面带张扬的微笑。

孙女士看着这个男子的面容,越看越像是欠她60万至今未还的老赖张海楼。

发现这一情况的孙女士立马将情况反映给了法院,让法院派人去制裁这个嚣张的老赖。

那么,法院是如何制裁这名老赖的?面对老赖的不还钱举动,法官又该如何处理?

老赖身份

这名老赖名叫张海楼,是浦东新区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件的失信被执行人。

2014年,张海楼向孙女士借走了60万,之后,孙女士向他要了无数次钱,可他却一直没有还钱,无奈之下,孙女士只好把张海楼告上了法庭,打算让法院来制裁他。

2016年,法院判决张海楼归还欠款。

孙女士本以为收到法院判决书的张海楼会认命还钱,却不想,这些年下来,他一直东躲西藏,无论是孙女士还是法院里的人,都找不到他的任何踪迹。

孙女士本来以为着这辈子都可能找不到张海楼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张海楼竟高调到在网络上发炫富视频,而这个视频还恰巧被她刷到了。

老赖究竟藏在哪里?

孙女士将情况反映给法院后,法院立即将这条线索给了执行局里的法官陈喆,让他去处理这件事。

法官陈喆非常重视这件事,在捋清楚思路后,他立马让人去查抖音账号的定位。

很快,张海楼的具体方位便被搜索出来了,根据账号上的最新视频定位显示,张海楼应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某家医院里。

查清楚定位后,法官陈喆立即带着几名工作人员赶往了医院。

到了医院后,陈喆向医院工作人员掏出了法官证件,并让院方去核查有没有一个叫张海楼的人。

陈喆

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院方经查询后却告诉陈喆他们,医院系统里查不到这个病人。

这就让人觉得奇怪了,根据张海楼抖音账号的定位显示,他确实是在医院里的,但为什么就是查不出他在哪里呢?

想到这里,法官陈喆的内心隐隐生出了一个推测:张海楼很有可能换了一个名字住院。

尽管没有查清楚张海楼在哪里,但法官陈喆还是没放弃寻找,为了找到这名老赖,他拿出张海楼在抖音上发的住院照片,让医院里的护士辨识,看像哪个病房里的病人。

一名护士看了这张照片后表示,照片上显示的病床位置靠近窗户,在医院内比较少见,是非常特殊的,而且病床上还有一台心内科的监护仪器。

最终,护士推测道:“我瞧着应该像是心内科的冠心病重症监护室。”

根据护士所说,法官陈喆他们来到了住院部5楼的冠心病重症监护室,在推门而入的那一刹那,陈喆的瞳孔忽然放大,像是看到了什么让他感到震惊的东西。

这个躺在病床上刷手机的病人,可不就是他们要找的老赖张海楼嘛!

与张海楼对视一眼后,陈喆快步走到他的病床前,边说话边掏出证件:“你好,我是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的执行法官,这是我的证件。”

“你登记住院时,用的是谁的名字?”

“啊?”

“你是张海楼么?”

“不是,我叫张珂。”

张海楼否认了自己的身份,一口咬定自己叫张珂,说他不是张海楼。

法官陈喆什么样的老赖没处理过,像张海楼这样一口否认其本人身份的老赖他见多了,自然有办法整治他。

“你的身份证呢,身份证给我。”

“我......我身份证不在身上,放家里了。”

听到张海楼的说辞,法官陈喆轻笑了一下:“呵,你在这里住院,身份证却放在了家里?”

显然,法官陈喆并不相信张海楼的谎言,不过,张海楼既然不愿意将身份证交出来,他们总不好硬抢吧,毕竟张海楼所在的地方是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他本人一定患有着严重的心脏疾病,如果法警强行搜身的话,万一张海楼犯起病来怎么办。

带着这样的顾虑,法官陈喆选择用另一种方式核实他的身份。

首先,几名法院工作人员去医院系统查询了一番,在这次查询中,他们发现确实有一名叫张珂的男子在住院,他今年37岁。

这证明张珂的身份不是假的,张珂确实存在。

得知这个结果的陈喆,在心中推测:眼前这个和张海楼长得一模一样,自称是张珂的男子,很有可能是两个身份,拥有两个身份证。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法官陈喆现场检查了他的手机,还没输入密码打开手机,他便发现了手机显示屏上有一则短信提醒:

尊敬的张海楼,今天是您6月公积金年度结息账单查阅提醒日......

在看到短信上的“张海楼”三字时,法官陈喆更坚定了内心的猜测。

被翻看手机的张海楼情绪十分激动,当法官刚读完那则短信时,他便伸出手想要抢手机。

“干什么!”

法官陈喆见他伸手,快速地将手机抽走。

“我要打电话。”

说完,张海楼站在病床上伸手:

“手机给我拿过来!”

看到张海楼的这番模样,法官陈喆感到愤怒不已:

“不给!给你什么手机,老赖赖到这个程度了啊!”

见法官态度严厉不会妥协,张海楼也明白了,此时撒泼耍横已经无用了,为了对抗法官,防止自己的身份暴露,张海楼开始以沉默对抗法官,无论法官问他什么问题,他都选择不吭声。

法官陈喆见张海楼不说话,随即便申请公安联动,让公安系统的人前来核实他的身份,届时,警察到来证明了张海楼的身份后,张海楼就无处狡辩了。

很快,民警便赶到了现场。

到了现场,法官陈喆向民警解释了一下情况,他告诉民警,这个躺在病床上的病人就是他们法院要找的老赖张海楼,但张海楼还有另一个身份张珂,他入院登记的身份就是张珂,现在需要民警证实一下张海楼就是张珂。

了解完情况后,民警立即展开了行动。

他们先是给张海楼拍摄了照片,并用拍摄的照片现场进行对比查询。

通过大数据分析,张珂、张海楼的人像比对竟达到了98%到99%的一致,显而易见,眼前的这名病人,确实有两个身份,无论是张珂还是张海楼,都是他本人。

身份败露后,连夜逃走

张海楼得知自己的身份彻底败露后,脸色十分的难看。

而法官陈喆见张海楼的身份被确认了,为避免进一步刺激这个心肌梗塞住院的他,于是便选择离去,打算明日再来。

不过,让法官陈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前脚刚走,张海楼就从医院逃跑了。

根据医院的监控录像显示,当晚11点,张海楼离开了住院部,从门卫岗那里翻墙翻走了。

张海楼的逃走,给法官陈喆的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不过,法官陈喆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他从业数年,与数名老赖打过交代,在陈喆的眼里,张海楼的逃走只是一个小儿科,毕竟他连张海楼的另一身份都知道了,只要顺着张海楼的另一身份查,总能查出来他在哪里。

果不其然,经过一番查证,张海楼的下落很快便水落石出了。

他的另一个身份张珂,和一名李姓女子结了婚,而且在办理居住证的时候,还留下了一个地址,法官陈喆推测,他留下的这个地址,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居住地址。

为了不打草惊蛇,让张海楼放松警惕再次露面,法官陈喆没选择立即行动,而是隔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开始行动。

2019年8月18日,法官陈喆带着几名法院工作人员出发,去往张海楼居住证上登记的地址。

意外的是,张海楼并不在这里居住,在这里居住的另有其人,是张海楼的岳父岳母。

“你们的女婿叫什么?”

“张海楼。”

“你们认识张珂么?”

“那是谁,不认识。”

通过和张海楼的岳父、岳母聊天,法官陈喆得知,张海楼虽然以张珂的身份登记结婚了,但在实际的生活中,用的还是张海楼的名字。

等于说,张海楼只是为了逃债,才办理了张珂的身份,特地用张珂的身份东躲西藏,让法官找不到他。

最终,法院工作人员在张海楼岳父岳母的指引下,找到了张海楼租住的屋子,他所住的位置是浦东新区老港镇的一栋三层自建房。

晚上,法院工作人员来到了这栋自建房楼下,自建房的一楼大门紧紧地关闭着,法院工作人员敲门敲了半小时,都没任何人来开门。

但稀奇的是,这栋自建房二楼的某个屋子里却是亮着灯的,这说明,自建房里有人居住,但听到动静的人,却不选择开门。

过了一会儿,二楼的住户或许是察觉到了楼下的动静,悄悄地将灯给关了。

楼下的法官陈喆看到这一情况后,当下便做出了判断:“这个老赖绝对是在刚刚亮灯的二楼房间里藏着,他心虚了。”

为了打开一楼的门,法院工作人员喊来了房东。

不一会儿,房东便来到了现场,在打开一楼的卷帘门入口后,法警以及执行法官陈喆二话不说便冲到了二楼,将二楼的门强行破开。

他们打开卧室的灯光,乍一看,卧室里空无一人,似乎这里并没有人,但经验丰富的法警可不这么认为,他们大步上前,掀开了床板。

果不其然,张海楼就藏在床底下,他的手里握着一把刀,看到法警的脸后,吓得嘴唇发抖,话都说不全了:“别......别过来......”

张海楼从床底爬了出来,蜷缩在一个角落里,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刀,像是要自杀,情绪十分的失控。

张海楼发出歇斯底里的惊叫:“你们别逼我,出去!”

法官陈喆:“有事说事,你拿刀自杀是怎么一回事,60万就买你一条人命啊!”

其他法院工作人员:“本来不是一件大事,但是如果你要用生命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你考虑一下后果。”

法官陈喆:“多大的事情啊,就60万,你就这样子,陈法官给你一个机会,在法律面前,我给你这个机会!”

“你把这个放下来,你说你捅我有意思,捅自己有意思么。”

......

经过众人的一番劝说,张海楼逐渐恢复了理智,他放下刀,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和法院工作人员展开了谈话。

法官陈喆:“你不要放弃自己的权利,你自己保障你的权利,陈法官绝对会保障你的权利,你看你说你逃得了吗?”

此刻,张海楼终于意识到了,他的另一个身份已经暴露,无论逃到哪里,法院的人都会找过来,他无论如何都逃不掉了,眼前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还钱!

一个月过去了,张海楼在浦东新区法院执行局和本案执行人孙女士见了面,在这次见面中,张海楼承诺会把欠款放在第一位,并与孙女士达成了和解协议,当天归还了1万元,剩余的借款则在找到稳定工作后分期偿还。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旦成为了老赖,无论逃到天涯海角法院都能把你给纠出来,让我们向本案中的法院工作人员点赞!

希望看完这则故事的大家,都能明白一个道理,做人要讲“诚信”,借人的钱一定要还,失去诚信的后果很严重,不仅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还会被法院的执行法官上门讨债要说法。

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望大家都能做一个诚实守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