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封建年代,甚至民国时期,一旦涉及特务机构、情报部门,人们总是避而不谈,颇有谈虎色变的意思,但其实,情报部门,只是一把利刃,利刃掌握在反动派手上,会导致民不聊生,制造各种骇人听闻的惨案。
但是一旦利刃掌握在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手中,却又是一剂救世之良方,我党的中共中央军委二局就是这样一剂良方,二局通过情报工作,多次拯救长征红军于危难之中,正可谓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既倒,甚至毛主席曾表达过:二局是长征中红军部队的灯塔,指引红军部队前进的评价,长征期间,时任中央军委二局局长的曾圣希,就是本篇的主人公。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曾圣希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灌溉,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之后又考入黄埔军校,再后来参加北伐,在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侦察科长开始了他的情报工作生涯。
在1934年至1935年间,在长征期间,曾圣希多次破获国民党的无线电密码,为红军的胜利长征作出巨大贡献,要知道国民党也是有情报部门的,也是会截获我们的无线电信号,大家在谍战片中也经常看到,国民党大肆搜捕我党地下工作人员,可见当时的工作环境多么危险,用悬崖上走钢丝来形容此时的情报工作再适合不过,也难过主席会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曾圣希在情报上是一把好手,在搞经济、搞发展、搞建设上也是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在1950年,主持安徽工作的期间,提出:疏浚、复堤、蓄水三项工程,用来治理淮河。
虽然“责任田”的政策提成产能的效果显著,但是对当时的大环境来说,这是个不得了的信号,类似于有人要冒天下之大不违,要把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是资本主义,利己主义死灰复燃的信号,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一场针对曾圣希的批斗开始了。
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对于曾圣希来说,注定是他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场会议,在此会议上,没有为他准备的椅子,昔日的战友,同志将他抛弃,他成了众人唾弃的对象,大家一致认为他这是“单干风”,有违共产主义。
十年动荡时期,曾圣希也遭受了一系列的批斗,后续在北京病逝之后也一直得不到平反,是到了1978年,邓公才为他进行了一系列平反,邓公如此上心,想必也是有他是邓公和其卓琳的婚姻介绍人的这一层关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