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款能打的了。
我说的就是《创造营2020》。
播出第二天依然喜提一堆热搜,一登场,就气势万钧,但,更值得玩味的,是热搜的内容——排上热搜节目热搜第一的,是“创造营赛制”。
发现区别没,和某些热门选秀综艺相比,没选手手撕,没导师不和,没狗血,没套路,不卖惨,首期播完最受关注的,竟然是选秀综艺史上最残酷赛制。
不是说,导师不能打,也不是说,黄子韬管鹿晗叫哥哥不可爱,而是——这一切都让位于选秀综艺最基本的点。
这个点,正是《创造营101》将孟美岐推上一位的关键——实力。
两年过去了,市场和观众仍然在思索: 女团的标准是什么?但似乎越思考,越迷惑,甚至很多公司,已经不再认真做女团了,原因呢?认真拼实力的,上选秀综艺镜头、人气,远远比不过拼话题的,节目骂声不够,狗血周边来凑。
当年王菊口中不被定义的女团,变成了选秀综艺热搜式输出偶像。
既然如此,还要选秀干嘛?
好在,当最强舞担高直、李紫梦、刘些宁和林君怡;最强声担郑乃馨、希林娜依高和陈卓璇构成了首期首发7人成团位名单出炉,观众仿佛又回到了土创时期——凭实力引起的共振,可以无限大。
选秀综艺,终于还是碾压了作秀综艺。
最残酷赛制,就是刚
“谁觉得自己是这101个人里面最厉害的?”
改变,先从规则变更开始。 学员们集合完毕,宋茜就直接发问,但没人想到这是开启了一场个人舞蹈battle。
按照以往同类型综艺的模式,在初评级阶段中,同一公司或是被分配到同一组的选手,将会一同走上舞台表演一支团体作品,再由导师指定心仪的选手展现附加个人技。
而《创造营2020》则完全推倒了初评级的多米诺骨牌,刚才举手的人,全部上台,逐个PK。
由此开始,前半程充满了舞者的battle对战,后半程成为歌手选拔赛。
这样的赛制,从一开始,就将比赛推向残酷时刻。
赛前人气七强的丝芭女团的实力成员赵粤,首位登场。
一段旗舞跳得行云流水,舒展自如。
照道理,不俗。结果,被严厉导师黄子韬直接diss:“最强的舞担,在你身上看不到这个标准”。
听起来,残忍吗?残忍,但残酷赛制之下,才激发出选手们的最强战力。
比如之前人气并不高的敖心仪。 自编一段现代舞,向观众花样展示了身体柔软的极限。
全场毒舌的黄子韬,也看得“起了鸡皮疙瘩”。
之前就被视作实力大魔王的刘些宁,个人舞台,照样炸。
还有明星的舞蹈老师、伴舞,身一动,就起范儿。
节奏、韵律、表情管理,没得挑。
但这样拼出来的胜出者,就赢了?才刚开始。
第一轮PK结束,竞争舞蹈担当的,还剩八个学员;竞争声乐担当的,选出六个。
于是,再次battle。
毕竟,成团位只有七人。
这一轮,继续硬核,不玩花架子。竞争舞蹈担当的八个学员,分成四组。
两人听同一段音乐,两两上前,freestyle进行舞蹈比拼。
比的,不仅是实力,还有镜头感。
演唱组呢,不仅要在短短30分钟内完美演绎一首事先没有准备的歌曲,还要展现出自己的个人风格。
可以说,首期“严格”的程度,都超出了飘的预期。由11人缩减至7人的成团位、新世代女团最严赛制规则、没有多余铺垫立即展开的激烈舞台,以及更严苛的考核标准,都将比赛的矛盾化和激烈化推进高潮。但仔细一想,只是残酷和严苛?
从一开始通过热身赛小游戏对学员基本情况和能力进行摸底掌握、到开场便公布名额为7的首发成团位、随即以舞蹈与vocal为赛道开启个人战舞台、再到首发成团位及主力队落定,赛制规则的创新与严格,除了增强了节目的竞技感和可看性,是不是也完成了一场对选手的试炼?
而接下来即将打响的团队考核,所有团队又将以两两对决的方式同台过招,个战之后,又是团战,没有人能够躺赢。
所谓最残酷赛制,无非实现五个字:烈火炼真金,有实力者,才能“活”到最后。
管鹿晗叫哥哥的黄子韬,看选手唱歌害羞的毛不易,爱了
赛制规则创新之外,教练团也成为《创造营2020》创新故事里的一大关键。
节目一开场,就是黄子韬、鹿晗、毛不易、宋茜四人共跳主题曲《你最最最重要》,不用说,相比韩国顶级男团女团出身的那三位,我们当然担心的是毛不易。
结果发现,毛教练表现完全不丢脸,可以的。
发现没,这不仅是对学员的考验,也同样是对导师的考验。
注意,节目引入了往常用于体育竞技中的“教练团”概念,并由黄子韬、鹿晗、毛不易和宋茜组成最强教练团。作为要对女团进行指引和帮助的前辈,教练团将参与陪伴学员们从入营到成团的全过程。
教练怎么当?首场最残酷的,绝对是黄子韬。
“单纯就舞台表演来说,可能没有那么打动我”“我没办法集中在你身上,不够真的不够”“只有7个成团位,她们不是不好,只是不能代表最高的首发成团位的水平”…
啊啊啊啊,你可曾见过,令人瑟瑟发抖的黄子韬。
必须说创造营上的黄子韬简直是个王者,无论是点评选手,还是统筹决策,都透出一股霸气。
能令残酷教头黄子韬霸气收敛的,一个是优秀选手。
比如希林娜依一出场,黄子韬立刻摘下耳麦直呼:这个声音我太喜欢了!说喜欢她有气势的声音,还告白,说希林娜依再多唱一分钟眼泪就掉下来了。
另一个,是鹿晗。
泰国学员郑乃馨表演后听不懂中文点评,黄子韬教练就用英文跟她交流,说郑乃馨的表演太让自己喜欢了,而且郑乃馨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想要寻找的学员。
结果鹿晗马上点评说“她说中文真的太可爱了,但我觉得你说英文更可爱”。黄子韬羞涩脸。
鹿晗接着说,不是那种可爱,说英文更可爱,就是你英文发音不太好。黄子韬变娇羞,说“哥哥不要这样子哦!”霸道教头秒变娇羞小迷弟。
行吧,果然有些男团发糖是一辈子的事。
鹿晗这次表现也是讨好,对选手眼神、镜头感和舞台把控力的点评很到位,所有导师中,他的点评最精准最有效,体现的是专业水准。
当然要说可爱担当,还是毛不易。
要说综艺感,毛不易是不太行,话太少。王艺瑾出场唱歌,大张伟直呼了不起,然后一通花式点评。
到了毛不易,明明她一开口毛不易就微笑,结果毛教头点评就几个字:唱歌和气势很相符。
就,没有梗。
可他自己就是梗。
希林娜依第一轮还在唱《Someone you loved》,第二轮一个急转弯,唱起了和自己原来曲风截然不同的甜甜的《喜欢你》。
结果把毛不易唱得小脸一红,黄子韬兴奋到跺脚。
许潇晗跳舞,身材高挑舞姿魅惑,摄像大哥也是很懂,频频将镜头切给毛不易,毛教头明显脸红,大张伟直接问了,毛老师“是羞涩了吗”?
黄子韬笑到快要失去表情管理。
说起拉好感,每个教练都很拉好感,可是创造营最拉好感的恰好在这里——再精彩的导师,也不是热搜第一。
终于有款选秀综艺不靠骂声出圈
整个第一期节目看起来,就是两个字——很敢。
节目这么“敢”,也是因为有学员们的实力在托底。 尤其是看了隔壁的热搜选秀综艺,大家都担心,这两年女团资源过分开采,是不是井水已经枯竭。
没想到一见真章,好一个卧虎藏龙。
从节目编排到剪辑,最大优点,就是干净利落。
看得爽。
这样的编排和剪辑,无非一句话:把舞台,留给最配享受舞台的人。
镜头分配,不是看谁戏多,而是看谁实力强。
也不卖惨,最多有些曾经的意难平——
比如两年前参加过《创造101》,打入A班结果首轮就被淘汰的林君怡。
原因是什么?人气不够。
换成你,气不气。当年18岁的她,在镜头前难掩不舍。然后呢?两年后,卷土重来。
表演完毕,点赞一片。
就连毒舌教头黄子韬,也心软。
到最后,打入首轮七强!靠卖惨?不,是,靠实力。
其它首轮胜出选手,都一样,就说导师都点赞的希林娜依,来自梦想强音的实力歌担,一首《SYL》唱完,有选手表示,“修音都不敢这么修。”
在这种氛围下,观众很容易感受到一种奇妙的穿越感,仿佛回到了两年前的土创现场,机会,再次留给了那些有实力的女孩。
这种穿越感,自然也来自对比。团体选秀综艺从2018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年,“创”系列也从新节目变成了综N代,观众对于规则和玩法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于是一种新玩法横空出世——
话题带热度,噱头带热搜。
比如秦牛正威,女团 “reader”第一人。
比如段小薇。把小松菜奈的照片P成自己去发微博,还说是自己经纪人拍的,从头到尾没道歉,直到淘汰当天,出来道歉了,是真的突然悔过了,还是抓紧时间拼热搜?不评论。
还有著名的“冰清玉洁”组合,各种大戏,热搜登顶。
这些热门选手背后,无非四个字:流量逻辑。
不是国内选秀综艺没有有实力的选手,而是不敢靠实力。
比起拼技艺,还是迅速收割一波流量红利,来得更快捷、有效。
相比之下,《创造营》,有点傻,去掉了一切能去掉的花架子,无论是赛制、剪辑还是点评,都在拼命突出一个主题——
靠实力。
这样的实诚综艺能不能赢?不知道。
但被消费的国内一代又一代的粉丝们也是在慢慢成熟的,他们可能一度陷入流量漩涡,但是口味一定会越来越挑剔。
而所有的本末倒置,不仅是对产业的带偏,更是对观众的看轻。
说白了,不相信观众的注意力,会为真正有实力的选手和舞台停留。
但别忘了,无论哪个行业,只要做到极致,就会赢得人心。
《创造营》不但是选手们的角斗场,也是对选秀综艺的测试仪。它保留了这个行业里极致的东西,展现的是星工场里的实力之魂。
好在,流量热已经开始退潮,想凭实力出位的女孩们似乎又能看见点曙光了,这个工业常被人吐槽是流水线,但它也是有内核的。那些最打动人的部分,靠的是持久的修炼。
而对这种努力的正视,才是市场良性循环的开始,也只有大家都各归各位,才能不再出现流量主宰一切的荒诞现实,这行业才有“未来”可言。
当终于有款选秀综艺不靠骂声出圈,选秀综艺终于碾压了作秀综艺,这当然是一个好的开始。
接下来就看,这届创造营,还能创造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