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学教师和一位普通的班主任,笔者知道,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帮扶,不能仅仅停留在落实国家资助金的层面上,还要分析研究贫困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现状,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从精神上激励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才是教师参与精准扶贫最主要也最有效的途径。
为此,我们申请了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农村高中精准扶贫家庭学生现状分析及教育帮扶对策研究》课题,并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户子女进行教育帮扶。我们班有45个孩子,其中9个来自贫困家庭,在我眼里,他们都很可爱,当然,也有一些成长中的小“问题”,需要引导和帮助。
手记一:有些偏科的A同学
A同学生于梅溪镇,小学和初中都在乡镇就读。文理分科前,他的成绩并不突出。文理分科后,因为数理化生成绩比较好,名次有了大幅提升。然而,语文和英语还是他的“短板”,基本功不扎实,写字也写得不太好。
一次月考总结后,我单独找他谈心,得知他在乡镇上初中时,班里纪律特别差,班风学风不好,基础打得并不牢固。幸亏他接受力很强,记忆力也好,最终以学校第一的好成绩考入我校。“只要方法对头,你能赶上的!今后,我和语文老师就是你坚强的后盾,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我们。”我对他承诺。
自从那次近距离谈心之后,他总是主动找我,请教英语学科方面的问题,我特别乐意帮他解答,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批阅作业。每次测验后都及时帮他分析总结经验,还送给他一本实用的高中英语语法书,他如获至宝。从那以后,他渐渐地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英语成绩稳定,有时还能拿下第一名。
这种真诚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当他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时也会向我倾诉,寻求帮助。一次主题班会上,成绩优秀的他和同学们分享了学习方法,之后大家就一些实际问题与他交流,我发现他在回答一位女同学的提问时,语气有些生硬,不太友好,我百思不得其解。当晚,他主动找到我说明缘由:那位女同学很欣赏他,向他主动表白,而且平时总借提问的机会向他靠近,他直接拒绝了。但女同学还是不放弃,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很欣慰,他对我如此信任。于是,我开始慢慢引导他正确处理青春期的情感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懂得尊重他人,不要在语言上伤害别人,但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不要让对方误会还抱有希望。后来,我找该女同学谈话,帮他们理顺同学情谊。现在,他和那位女同学能够很友好地相处,共同探讨学习问题,成绩都很不错。
在我看来,贫困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积极上进、单纯善良,但由于家庭和教育环境的原因,导致一些天资聪颖的贫困学生一些科目成绩偏低,只要给予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他们的薄弱科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逐步树立信心,他们就能扬长避短、全面发展。
手记二:不合群的B同学
B同学来自瓜里乡,父母在县城打零工,她从小学开始就在县城读书,后来进入条件较好的县民族中学就读民族初中班。她喜欢阅读,博览群书,语言功底好,写的文章十分精彩,这给了她极大的自信。她成绩好,威信高,我原本以为她的人缘也会特别好,但在安排座位时,我惊讶地发现,竟然没人愿意做她的同桌,我感到十分费解。
安排谁做她同桌合适呢?思前想后,我觉得她的老同桌李岚的性格好,比较适合,于是我就安排她们继续坐一起。可谁知,李岚课后立马找到我,很委婉地说因为她成绩太好,自己坐在她旁边压力太大,请求我调换一下位置。经过多方了解,我得知大家都觉得B同学很强势,她认定的事实容不得别人做任何解释,甚至有点咄咄逼人。我及时找到她促膝长谈,慢慢开导。她告诉我,因为家里穷,村里面的人看不起她家人,她爸妈叮嘱她,一定要强大,只能赢不能输,要不就只有受欺负的份。于是,她从小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比她好。
我意识到她的家庭教育存在不足,性格上的不足可能来自于家庭。于是,我找了个时间约她的父母谈话。然而她父亲特别固执,不接受我的说法,第一次谈话以失败告终。几天后,我又约了一次,她父母还是坚持己见,不肯让步。最后,我只能用激将法:快50岁的人了还这么不懂事,那我也就没必要苦苦相劝,让你们的女儿顺其自然发展吧。这招真灵,他们立马放缓语气,恳请我别放松对她女儿的管教。我顺势而为,要求他们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要总是数落对方的不是,多理解、多包容,为孩子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他们当着孩子的面和好了,并主动向对方、向孩子认错。
B同学开心极了,内心的疙瘩终于解开。从那之后,她在性格上变得柔软了许多,对同学也友善了。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心情自然好,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成绩一直稳步上升。
(作者单位为资源中学,本文为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农村高中精准扶贫家庭学生现状分析及教育帮扶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资源中学副校长李继文为课题负责人,并对文章进行了修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W4dSW4BMH2_cNUgMfT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