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喊了七十年,可高速公路至今才两百公里,印度被种了什么雷

2020-09-11   王春秋史

原标题:工业化喊了七十年,可高速公路至今才两百公里,印度被种了什么雷

从现代以来,我国与周边的邻国印度一直就是有些许的矛盾,其实仔细说来我国与印度也是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有古老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都有着十亿以上的人口数量等等。

不过,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印度其实还真的是有点“惨”,比如古代时候接连被外族吞并,近代后又被英国统治了将近二百年的时间。二战结束后,印度才终于独立成为印度共和国,还继承了英国留下来的大面积土地和众多人口,但是其内部又是城邦分散,缺乏政府权威和统一领导。不过,印度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拥有着庞大的经济体,并且也能算是大国。

正常说来,有了如此基础后,印度国内应该也能很好的基本实现工业化,然后就是迅速崛起。从1950年印度正式建国开始算起,工业化的口号到现在也是喊了70年了,不过起色实在也是不明显。

印度的先天条件足够优越,首先印度土地面积辽阔,土壤肥沃农业发展良好;其次印度人口基数大,目前还处于人口红利期,青壮年人口众多;然后就是英国人在印度的几百年里也留下了相当不错的工业基础。

有了先天条件,那么工业化的发展理应顺利才对,不过真正的工业化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为何这么说呢?其实这也和英国人有些关系。

英国人最初从1600年开始涉足于印度,并建立起东印度公司;到了1757年英国又将印度收外自己的殖民地之一;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宣布独立;1950年正式建立印度共和国。

英国凭借近代以来的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攫取特权和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虽然二战后爆发了一股民族独立的热潮,但英国人肯定也是不甘心轻易撤出的,而印度也是如此。虽然英国人最后是撤出来了,不过临走前又留下了点东西,可以称之其为“阴谋”,当然也可以叫做是“阳谋”。

其一就是民主制度

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和制度,肯定要和实际的国情相符才行,而对于多民族的印度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政府要通过强有力的铁腕,大力发展国内的基础设施,然后搞生产、发展经济。

但是英国走前却留下了所谓的民主制度,地方的权利很大,结果就是比如简简单单的修一条路可能都要各个部门吵个不停,光是吵架的时间都足够用来修路了。如此的民主体制下,印度整体做事效率极其低下,简单的工作都推行很慢,全盘的工业化更是难上加难了。另外,拥有将近30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13亿以上人口数量的印度,真正按照国际标准可以称得上是高速公路的路段仅有200公里。

其二就是巴基斯坦

第二点貌似比第一个问题还要复杂,因为内部因素还是有可能缓解的,不过外部因素可就太难了,尤其是两个国家关于民族和领土的问题又是矛盾重重,几乎没有和解的可能性。

领土、人口等问题还未经细分,印巴双方就匆忙分治,分治后因为种族和宗教矛盾又发生屠杀,还有就是=克什米尔也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中间不可翻越的高山。所以,英国故意留下这个尖锐而又矛盾的问题制约着两国。比如就是印巴刚分治的同一年,两国就开始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双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随后又爆发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战争。

一个国家刚独立,马上就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战争和地区冲突,而且每年又要支出大笔的费用作为军费开支,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矛盾,印度要想实现工业化实在太难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