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房产在家庭财务分配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随着房价的上涨,很多人在买首套房时为了减少房贷压力,也采取尽量控制成本的原则,比如使用公积金和商业贷款相结合的组合贷形式,或者在购买二手房时选择满五唯一的房源等,以节省一部分利息和税费。
进入五月,网上就有人议论说,9月国家将执行新契税法,税率也将上涨至3%-5%,影响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我们都知道,契税是无论我们买新房或是二手房都要缴纳的税种。
目前大家买房时缴纳的契税比例,是97年出台的“契税暂行条例”。
对比9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契税法”,契税税率规定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只不过很多城市都是按照优惠税率在执行,即我们常说的1-3%。
这项优惠是2016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通知》,其中明确:
- 对于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的(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积为90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 对于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面积为90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
通知中还指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暂不实施上述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契税优惠政策,二套住房均按3%征收,之前也在《来了!买房要多交契税?这才是正确解读》中详细分析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契税优惠在契税法中并没有提到要取消。
要知道,2016年出台这项契税优化的大背景是为了给楼市去库存,楼市整体都处于一种相对“宽松”的状态;而当下,楼市政策的源头是“房住不炒”,调控取向也改为”收紧“。
所以,到今年9月1日,之前的契税优惠政策也会自动失效,而新的优惠怎么执行,还没有正式通知,但是去年的”新契税法“中也有提到:
也就是说,新契税法执行后,如果有必要继续延续之前的优惠契税政策,需要报给各地政府统计人大常委会决定,并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报备。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新契税法虽然没有改变契税税率比例,但是,新的“优惠契税政策”要在契税法的规定下,重新走流程,通过之后才能生效,这点也是”新契税法“规定下发生变化的地方。
由此推断,2021年9月”新契税法“实施后,之前的契税优惠大概率会有调整。原因有二:
第一,2014年到2016年是我国楼市的特殊时期,几十个城市取消限购,国内全面降息降准 ,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税收政策,方方面面支持楼市”去库存“,当然,这也使得各地楼市均迎来了一波房价上涨的高峰。
直到2016年北京楼市出台”930政策“,也迎来了楼市调控收紧的信号,而这一波楼市收紧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目前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所以城镇的住房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尽管房地产市场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是”房住不炒“依然要坚持,“因城施策”更强调城市政策的灵活性,平衡供求关系,才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去年7月,高层专门召集部分热点城市的房地产主管部门,召开了房地产的专题会议,强调”要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有效调节住房需求“。
因此,各种房地产相关税种,包括契税优惠政策,大概率也会发生变化。
那么,购房者买房时,契税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再来举个例子:
从上面来看,买房成本确实增加了。谁将会有可能被”加税“呢?
新契税法中,还提到一点:
这里说的”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我们可以理解为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热点城市。毕竟全国各地房价差距还是很大的,热点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购房成本完全不同,对于那些房价上涨较快的热点城市,契税优惠政策很有可能被取消。
二是,房子类型,比如首套和二套,小户型和豪宅。刚需群体的居住需求,一直是有政策支持的,那么即便是热点城市,首套住房也可能会比二套契税更优惠,豪宅可能要征收的契税比例会更高。
三是,个人还是企业。目前”房住不炒“这个大前提下,有些人可能会用公司名义买房,所以,个人买房和公司名义购房,税率优惠应该更向个人倾斜。
税收的差别化政策,也是楼市调控”精细化“的趋势。
综上,今年9月”新契税法“实施后,对于二套房、大户型和企业购房这些群体,有被”加税“的可能,但是,个人刚需购房者不用太过担心,买房还是要从个人实际需求出发,切勿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