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水环境治理 守护横沙人水和谐之画
横沙乡党委书记、第一总河长 杨冬卫
水生态环境是关乎全民生活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自然景象,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人水和谐。进入新时代,河长制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自2017年崇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横沙乡坚持治“水”优先,完善制度标准、压实河长责任、强化巡查督导,以水岸联动、群防群治,共同守护横沙人与自然共同体,助力横沙乡村振兴和生态岛先行示范区建设。
人水和谐美如画,健全体系制度是基石。河长制推行,是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为积极构建水生态文明和谐建设所作出的制度创新。横沙乡现有名录内河道1690条、长662.2公里,其中1658条是村级河道,要治理好错综复杂的水环境,担子重、责任大。一是健全横沙乡河长制工作网络。以乡、村两级领导为责任河长,选聘一批有奉献精神、关心横沙发展的机关企事业青年、社会乡贤等担任民间河长,充实横沙乡河长制工作网络。实现河道既有责任河长管理、又有民间河长监护,使全乡每条河道都有人管有人护。二是检查考核常态化。由乡河长办牵头乡水务所、经济办、农业中心等河长制成员单位组建检查考核队伍,每月对各村河道进行巡查考核,检查发现的相关问题由各级河长主导解决。同时每月就考核情况、整改情况形成简报进行通报,压实各级河长责任,让涉及问题的责任河长、相关责任人有了更强的紧迫感,有利于推动河道水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治理。三是完善工作制度。横沙乡紧紧围绕先行示范区建设、横沙水系规划,结合横沙特色,不断探索符合横沙岛实际、更接地气的新办法。以提升横沙水环境面貌、改善河道水质的根本任务出发,推动水环境问题治理,从组织领导、能力建设、考核问责、社会监督等方面确定了河长制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邀请乡人大代表、民间河长和村民代表集体巡查,建立不定期监督巡查机制,与日常管养相融合,强化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增强监督管理效果,为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人水和谐美如画,创新科技运用是重点。横沙在全区率先实现河道管理工作信息化,各级河长、各村农业负责人手机都安装上了“横沙河长制”APP,不仅能在地图上实时记录河长巡河轨迹、时间和频率,并且各级河长通过手机能快速定位、拍照、上传各类涉河问题图片和文字说明,问题能实时反馈至相关责任人。真正实现了“掌上治水”、“掌中知水”的工作实效,大大提高了河长制日常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畅通了各级河长、职能部门、公众之间的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有利于涉河问题的高效解决。
人水和谐美如画,打通断点堵点是关键。水环境治理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更是一项惠民乐业的百年大计。近年来,针对横沙河道密布,水系联通瓶颈多、河道断头多的情况,横沙积极实施拆坝改涵行动,解决看得见的阻力、摸清看不见的隐患,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横沙已完成拆坝218道、改建方涵68座,如今为水系“舒筋活络”、“降压解乏”的步子还在继续,计划今年再完成拆坝121道、改涵119座,对于其余存量坝基再分析、再优化,进一步减少河道阻水,畅通横沙的“毛细血管”。
人水和谐美如画,强化全民治水是突破。掀起全民治水氛围,让治水是“大家的事”这一观念深入全乡百姓生活。一是构建“万、千、百” 宣传体系。全乡建立24个村级河长制工作站、落实75个爱水护河宣传阵地,聘请民间河长500名(含宣讲员48名),组建了1支爱水护河队。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党员职工和民间河长志愿者的力量,引导全乡百姓成为节水爱水的积极倡导者、河道治理的忠实参与者、水清岸绿的坚定捍卫者。二是推进村级河道“村民自治”。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各村实际情况,推进分段到户、分片到组的自治责任制,让村民逐渐成为爱水护水治水的主力军。三是结合“五个美丽”整体创建和“迎花博·治五棚”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民间河长宣传带动全民参与,推进各村区域水岸联动、共同治理,按照轻工程、重管理的思路,以恢复和保持河道及周边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打造区域水环境亮点、优质水景观,实现全民治水、长效长治。
横沙乡努力开创水环境治理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人水和谐之画而不懈努力,让横沙百姓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资料:区河长办
编辑:顾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