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截至4月13日,新冠病毒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在受影响的地区,很多被隔离的人仍在努力应对失业、学校关闭和健康等问题带来的影响。但是对亚裔来说,除了要应对疫情外,还有额外的担忧。因为这次疫情始于中国武汉,导致很多种族主义者因此将新冠病毒与中国人联系在一起。
4月6日,纽约法拉盛华人社区长岛铁路车站,一列停靠的列车乘客寥寥。(图片来源:中新社)
据资讯网站《精英日报》(Elite Daily)报道,对全美各地的亚裔来说,应对新冠病毒带来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因为种族主义乃至暴力行为进一步加重。3月末,特朗普总统曾多次将该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尽管有人警告这会加剧种族主义。今年3月,权益组织亚太政策与计划委员会(Asian Pacific Policy and Planning Council)在两周时间里报告了针对亚裔的1100多起骚扰或攻击事件,其中女性遭到骚扰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艾丽斯·徐(Alice Tsui,音译)是一名住在纽约的华裔,她向《精英日报》讲述了在这次疫情期间,身为亚裔的她应对种族主义带来的额外负担等问题,文章摘译如下:
我很幸运能在纽约市长大,这里有非常多样化的人口结构和足够强大的亚裔社区。在成长过程中,我也曾经历过身为亚裔所遭受的种族歧视情况,但是我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我在中国有亲朋好友,今年中国春节期间,我听说了新冠病毒疫情。那时候新闻还没有对此引起重视,但是我认为“这迟早会影响到纽约市”。纽约市3月1日确诊首例新冠病毒,3月22日全市进入停摆状态。
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注意到上下班路上的一些小事。当我在地铁里用手肘捂着口鼻咳嗽时,人们会自动地迅速走开,还有人会投来令人不舒服的眼神。我从很多亚裔朋友那里听说了同样的情况。
我也看到过很多关于新冠病毒的种族主义比喻,感觉我们又回到了《排华法案》(Exclusion Act)的时代。当所有关于新冠病毒的第一次报道出来时,总会附上华埠的照片。虽然没有明言,但是这种做法总是会让人将病毒与中国联系起来。
以我的经验来看,在亚洲文化中,戴口罩是一种保护措施,而在美国则被视为反应性措施。关于是否戴口罩,我也挣扎了很长时间。我不知道戴上口罩是否会让我成为身体暴力的潜在目标。我从上周才开始戴口罩,当我从别人身旁经过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们厌恶的表情。我不知道人们是看着我的脸的上半部分的亚洲特征,还是看着戴口罩的下半部分、怀疑我生病了。即使是遛狗,我也会缩短外出的时间,我觉得那样不安全。
说实话,我最担心的是父母。跟很多年轻人一样,我被隔离在远离父母的地方,什么都做不了。媒体上有老年人被袭击的报道,我的父母就属于这一类。我不知道他们需要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时是怎样的状况,我想知道知道他们能否安全回家。虽然可能有点儿过,但是我有时不免想到他们是否会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死,或者因为种族主义攻击而死?我为什么要背负这样的想法?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精神负担。
是不是会有亚裔死于新冠病毒或者种族主义?听起来有些沉重,但这的确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我会担心我那些身为医护人员的亚裔朋友,我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担心自己的安全。虽然我是美国人,但是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是个局外人或者外国人。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从3月23日起我们就在家里工作。我很幸运,还拥有一份工作,但是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因为处理种族歧视问题带来的精神压力。现在的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我认为我有责任分享我的声音,让人们能够理解这种经验。
这种病毒的官方名称是新冠病毒,将它称为“中国病毒”是不恰当的,这种说法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我们都需要注意到其中蕴含的种族主义意味。如果有人想要对亚裔群体表示支持,可以参与在社交媒体上带着#washthehate、#racismisavirus和#hateisavirus等标签的话题,大声说出自己的遭遇。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不舒服,但这种不舒服的经历是谈论种族主义时不可避免的情况。 你还可以支持亚裔的企业,仍在营业中的亚裔餐厅日子不太好过。或者更简单的,你可以向亚裔打声招呼,表示友好。
小动作也能带来大变化,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看到这些细微的动作,从而改变他们的想法。(张杨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