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很多家长们为了孩子学习成绩能够提升,便会将目光投向校外培训机构。毕竟在职教师不允许从事违规补课行为,而大学生家教或是校外培训机构便是家长们的主要选择。
然而在寻找培训机构时,部分家长因为缺乏相关经验,或是没有仔细调研,从而导致被某些培训机构给“坑”了。有的收费不合理,有的办不下去跑路了,有的不具备办学资格。情况频出,家长们也很头痛。
违规校外培训机构迎来“坏消息”
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其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2021年将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收费居高、退费难、卷款跑路等行为加大治理力度,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监管,规范行为,严肃查处,维护家长们的合法权益。
吕玉刚司长的话对于违规校外培训机构而言无疑是“坏消息”。以往,部分地区存在监管薄弱的情况,从而导致某些培训机构根本不具备相应资质却依然成功营业。
同时对于培训机构的从业者也没有严格要求,比如部分培训教师不具备教师资格证。
此外,在收费定价方面,部分培训机构定价与市场价大幅脱节,超过了众多家长承受范围。而且预收学费较多,一旦“卷款跑路”,对于家长而言,将是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所以教育部此次明确表态也算是让违规校外培训机构有所敬畏,让家长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家长称赞
而对于教育部的表态,众多家长对此表示称赞。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教育部所阐述的问题确实存在。
如今的校外培训市场的价格混乱,部分培训机构价格较高,超过了家长们的承受能力。然而考虑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孩子的将来,依然有部分家长咬着牙替孩子报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家长们就能接受这样的定价。
而预收费也是家长们头痛的一个点,近些年,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那么几起培训机构“卷款跑路”的情况,这就会给家长们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比如有的家长预支付一年或半年的培训费用,结果才上一两个月,培训机构就关门跑路了。导致家长们维权艰难。
而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以及培训教师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证又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所以家长们还是希望能通过监管让培训市场不那么乱,让自己花的钱花得值。
培训也需理性
另外,对于校外培训,希望家长们要多一份理性。换句话说,希望家长们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毫无疑问,大家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大概处于怎样的水平。
比如孩子不是很喜欢读书,对读书有较重的抵触情绪,这时候即便是给孩子报名参加了培训班,孩子也很难专心听讲。最终大概率是钱花了,但是没达到理想的效果。
大家不得不承认,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读书,都适合从事管理岗位。所以家长们要结合孩子的个性和爱好,发掘他的闪光点,培养他的长处,当他具备一技之长时,将来也有行走在社会上的底气。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报名参加培训班时,一定要理性一些。如果孩子不是很适合读书或者基础较差,那么还不如让孩子多看看书本上的基础知识。
另外,即便孩子学习成绩差,也希望家长们不要因成绩而否定孩子,毕竟他的长处或许不在学习上,但这并不能代表他的将来就没有发光的机会。
最后,对于教育部加大校外违规培训机构整治力度,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