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来没有出息的4大根源,答案太真实了,聪明父母看过来

2022-03-02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原标题:孩子未来没有出息的4大根源,答案太真实了,聪明父母看过来

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没有出息,也不是长大后突然变得没有出息,这都和他成长的环境、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这些根源,几乎都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童年。

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一个人没有出息,一定有以下4大根源:

1、犹豫不决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多重指令,比如妈妈说这件事好,应该做,爸爸说这件事不好,不应该做。搞得孩子不知道听谁的好,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犹豫不决的个性,为选择而磨蹭时间。

孩子犹豫不决,小心眼里一定在斗争,不同的情况,家长给与不同地指导,不要一概而论,让孩子心里陷入更加的矛盾之中。

如果孩子有这种因犹豫不决而磨蹭的习惯,家长又搞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以对孩子进行询问,必要时要刨根问底。当然询问不能让孩子首先有逆反心理,如果先反感了,他肯定就不会对你说实话。

任何事情的出现都应该是有原因的,家长的询问要讲究艺术。首先是真诚,让孩子觉得你的发自内心的关心;其次是平等,千万不要居高临下;不要罗嗦、婆婆妈妈;再有要看时机,不要在孩子不高兴时询问。

2、拖延

对喜欢拖延的孩子来说,简单快乐的事是第一位,最重要的事情反而被排到了最后。这种做事的模式,换来的只是短暂的愉悦,拖到后来,懒惰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随之而来的还有焦虑,最后事情也是敷衍了事。

如果孩子做事拖延,父母的第一反应不是责骂、逼迫或使用暴力,而是安静地等待,耐心地提供方法,孩子的“慢”,就会自然而然地化解。

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就不会要求孩子像成年人一样,把所有事情都做得既快又好。如果父母能够信任孩子的学习能力,就不会在孩子做得不够快时,用成年人的方式,替他解决。

3、总找借口

总听人说:现在的孩子真聪明,小嘴那个溜,说不过啊说不过!

也有人说:“孩子是挺能说会说,但他有问题不找自身原因,总是找借口。比如弹琴弹错了,他会说,老师就是这样教的。总之,很少自己反省自己的问题。感觉很头疼。”

找借口这件事,其实和孩子的责任心有关,用借口将自己犯的错误合理化,推卸责任,从而心安理得。

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重要的是父母手不要伸得太长,不要替孩子做太多,把属于孩子的责任还给他。

4、恐惧

恐惧失败,是孩子扛不住事儿的体现,它和孩子挫折感有关。

当孩子失败时,家长不要表现出自己的失望情绪,甚至对其进行指责,也不必为了避免失败而小心呵护,甚至包办代替。

家长不妨积极肯定幼儿的表现与努力,并给予其信心和面对失败的勇气,让他们明白失败也是另一种学习途径。同时,引导孩子乐观地面对困难,并积极寻找各种方法去克服困难。

孩子害怕失败与挫折的反应,也许出于家长或自己对失败、成功所赋予的含义。家长要将成功的含义以浅显的语言告诉孩子:成功是尽量坚持把事情做完,而非一定要做到最好或者把别人打败。

失败不可怕,对失败的恐惧才可怕。

最后,我想说:孩子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管孩子一定要趁早。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年老的时候,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94df19162aba5369e9fb93bb35edf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