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厂工人找回传家画卷,鉴定是真品免费上交,专家:价值超十亿

2022-03-14     李艺南

原标题:水电厂工人找回传家画卷,鉴定是真品免费上交,专家:价值超十亿

引言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世间的事情因为时间的流逝一直处于不断地更替变化之中,而这些流逝的时间就成为了历史。在此期间人们不但得到了前人留下的文物,又以自己的时光为原本的文物赋予了新的故事。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便有一位名叫冯义信的水电厂工人,为丢在粪筐里15年,舅老爷留下的传家画卷赋予了新的故事和意义,在被鉴定是真品后,冯义信将其免费上交给了国家。如今,据专家估计这个传家画卷价值已经超过10亿元人民币。

01

现任我国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的邵泽波教授,曾于1983年被派遣到大庆油田水电管理厂担任厂长,负责管理日常工作。当时他找来了厂里的所有工人,挨个了解情况以便尽快投入接下来的工作。在了解情况时邵泽波发现水电厂这些工人里面有一个特别奇怪的人,这个人就是已经在厂里工作了十五年的冯义信。

大庆油田照片

对于这位工作了15年的老员工,厂里的其他人居然一点都不了解,冯义信平时几乎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寡言少语的他并不怎么跟工友接触,所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邵泽波对这个特立独行的人心生好奇,于是将他请到了办公室,打算单独沟通交流一下。谁知冯义信一进办公室便紧张地问道:“厂长,啥时候把东西还我?”——这让邵泽波完全摸不着头脑,追问之下他才解开了一段埋藏了多年的秘密。

大庆油田工人绘画

02

原来冯义信之所以在十几年前来到厂里工作,是因为想找回他口中的舅老爷留下来的传家画卷。这让邵泽波十分震惊,厂里怎么会有别人的传家宝?不过在冯义信祈求的目光下,他还是决定帮他找一找。没过多久两人便在厂里的杂物间里找到了一个木盒子,它被放在一个破木柜顶上的粪筐里,遍布的灰尘表明这个盒子已经在这里存放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冯义信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传家宝。

旧木盒子照片

邵泽波将盒子打开,取出了里面存放着的两卷发黄的画卷。将长卷展开后,两幅精美的画作随即呈现在他面前。邵泽波认为如果两幅画是真迹,那定然是来历非凡,便没有随意将其交给冯义信,直到冯义信说出了这两幅传家宝的来历。

《蚕织图》局部

03

时值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操纵下于吉林省长春市登基,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帝,然后从当地征召了一批中医进宫作为御医,这其中就包括了冯义信的舅老爷。而伪满洲国覆灭后,皇宫里的人瓜分了皇家宝藏纷纷开始逃命。在逃亡的路上,舅老爷看见一人正要将两幅画用来烧火取暖,他感觉实在暴殄天物,便出5块大洋买下来带回了家。

溥仪处理政务蜡像

这两幅古画在舅老爷临死之前传给了冯义信的父亲,并反复叮嘱他好好保存,所以当“破四旧”开始之时,冯义信的父亲连忙把画砌进了自家墙壁之中藏了起来。但是冯义信并没有顶住压力,交待问题时不得已将这件事情和盘托出。因此这两幅画当即被搜走,放在了水电厂。后来的冯义信悔恨不已,心中暗自决定必须要找回舅老爷留下的传家宝。经过多方打听,他听说当时被搜起来的“四旧”都存放在水电厂里,就进入厂里成为了工人,目的就是有一天能够找回这两幅传家宝。

《瑶池醉归图》

邵泽波听完这段陈年往事后,当即找来专家对冯义信口中的传家画卷进行了鉴定,后经确认这两幅画属于真迹,分别是南宋绍兴年间的《蚕织图》和元代的《瑶池醉归图》。据专家介绍《蚕织图》上不仅有宋高宗吴皇后的题字,还有乾隆皇帝朱批,而《瑶池醉归图》则盖满了清朝历代皇帝的印章,这两幅画都堪称“国宝”,价值连城!

黑龙江省博物馆照片

冯义信也是直到此时才知道了自己这两幅传家画卷的真正价值,而令邵泽波颇感意外的是,这个在厂里工作十几年只为找回传家宝的冯义信,在找回了这两幅《蚕织图》和《瑶池醉归图》之后,竟然真的听从了专家的建议,将之无偿上捐给了国家!如今,这两幅由冯义信捐献的画作都被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有专家对它们进行过价值评估,初步认定其总价值如今超过10亿人民币!

结语

或许在质朴的冯义信心中,如此贵重的宝贝本来就是属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而他的所作所为,只不过如明朝小说家凌蒙初在《初刻拍案惊奇》中所写的那样:“物归旧主,岂非天意?

参考资料:

《与诸子登岘山》

《初刻拍案惊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8fec3631bf29581043b042e11a5d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