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太担忧儿子挨饿,为三智障儿留3缸大米,为自己备下棺材

2023-12-31   古今记实1

原标题:九旬老太担忧儿子挨饿,为三智障儿留3缸大米,为自己备下棺材

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诗深刻地表达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真挚感情。母爱,如山崇高,如水绵长。从古至今,母亲们为了子女付出了无数的辛劳,让人感慨不已。

我们翻开历史的篇章,有着一位令人敬佩的母亲,她的名字叫孟阿香,享年92岁。这位了不起的母亲,在过去的60多年里,默默地照顾着她三个智障儿子。这份母爱之深沉,令人感动至心。

孟阿香的人生起伏颇多。1924年,她在湖北的一个大户人家诞生。年轻貌美的她,嫁给了表哥,并生下了三个女儿和四个儿子。然而,命运的捉弄在于她的三个儿子天生智力残疾,使得原本宽裕的家庭逐渐陷入穷困之中。丈夫因病去世后,照顾三个儿子的责任便全部落在了孟阿香的肩上。

生活变得越发艰难,一家人挤在山脚下的小木屋里,唯一的电器是一盏照明的电灯泡。尽管四儿子时常回家探望并提供一些帮助,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孟阿香努力耕种四亩田地,省吃俭用,每天都在为三个智障儿子的起居操劳。她的善心和勤劳也换来了邻里的帮助,这些艰辛的岁月中,村民们纷纷给予了她一些食物,缓解了她的生活压力。

然而,孟阿香并没有停止她的努力。为了确保儿子们在她离世后能够生活自理,她每天都在教导相对聪明的二儿子一些生活技能。这种母爱的深切,让人为之动容。尽管孟阿香的身体逐渐恶化,她依然坚持为儿子们存储粮食。每顿只吃一碗饭,有时甚至只能靠野菜、玉米糊充饥。这种母亲的坚持和付出,真可谓感人至深。

不仅如此,孟阿香的热心肠也让她成为村里的贤良淑德。她帮助有困难的村民,从不吝啬自己的助人之心。多年来,邻里感恩她的善良,有余粮的人都会分给孟阿香一些食物。近年来,国家的政策优待也使孟阿香和儿子们享受到了低保,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

然而,生活中的坎坷并未终结。在丧失丈夫和三儿子后,孟阿香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然而,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楼房,并给予了适当的丧葬费用。这一善举,对于仍然坚守在生活最底层的孟阿香一家来说,无疑是一份及时雨。

最终,岁月无情地夺走了孟阿香,她安详地辞别了人世。在村民的帮助下,四儿子为母亲办理了丧事,将她与父亲一同合葬。然而,厄运并未放过这个家庭,三儿子在半年后也生病离世。失去亲人的打击让家中仅存的老四备受折磨。

政府的关爱并没有停止。为了让孟阿香的遗产得以传承,他们提供了新的住所。这座楼房成为了老二未来生活的依托,也算是对孟阿香母爱的一种回报。

在触龙说中曾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孟阿香深知自己年迈,不能永远照顾儿子们。因此,她想方设法教导二儿子一些生活技能,以确保他们在她离开后能够自给自足。这份母亲的爱与智慧,值得我们铭记。

岁末到家,母亲常常叮嘱千里之外的子女多照顾自己。然而,漂泊在外的子女,难以述说自己的辛酸。孟阿香的故事,读罢令人伤感。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力量。在岁月的长河中,这位母亲为了子女,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