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据清华大学消息,元旦与寒假马上到来,清华大学扩大校园开放的系列新举措也将要“亮相”。从元旦假期开始,清华大学将进一步有序推进校园开放,更大限度满足社会公众校园参观预约需求,并结合校内实际情况采取多项服务措施,加强文化资源共享,着力提高公众参观游览的体验感。
“以最大程度回应社会期待为原则,分层分类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清华大学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面向社会持续扩大校园开放规模、简化入校程序,加强清华优质育人资源辐射。
根据学校最新通知,清华将在保证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前提下挖掘校园参观潜力,基于校园承载能力的上限,周末、节假日社会公众校园参观可预约数量增加至每日1.2万人以上,比之前增加约50%。同时,探索工作日校园开放,逐步实现校园保持常态化开放状态。
一系列清华优质育人资源也会更多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比如,学校将依托演出及剧场资源,组织校外观众观看各类演出、参与“艺术公开课”等活动,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依托校史馆、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组织面向社会的各类展览,开展学术讲座、专题导赏、艺术沙龙等专题特色活动;进一步开放各类体育场馆,并不断优化体育活动的参与方式。
学校还将完善入校服务平台,整合优化各类入校报备系统,使各类人员入校预约更加简便、快捷;针对社会需求,每个开放日可预约时间段调整为8:00-11:00、13:00-16:00,将接待游客入校时间每日上、下午各提前一小时;优化车辆入校方式,加强校门区域的疏导管理,减少拥堵和排长队现象。未来,学校将不断测算分析校园人员流动的整体情况,综合校内活动情况和校园承载能力等因素,动态科学调整相关政策,不断提升校园开放的规模和质量。
12月28日,据平安人大官微消息,为尽可能满足社会人员的入校需求,实现校园有序开放,中国人民大学自2024年1月1日起,将开通社会人员线上自行登记入校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提醒,该校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访费用。除学校指定的线上登记入校通道外,未委托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提供登记入校服务,请警惕任何形式的有偿服务行为,以免上当受骗。
《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起,社会人员可自行登记、预约入校》
日前,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关于自己“跨栏”入校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李植在文章中表示,北大自2008年起开始进门查证件,而此前北大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自2019年开始,北大在校门口安装了闸机和人脸识别设备,需要人脸识别或核验证件后方可进门,因李植未授权北大使用其个人信息,加上查验证件太耗费时间,他往往直接跨过闸机栏杆就进去了。
对此,北大表示,该校推出多种举措服务,保障校内外人员入校。
《北京多所高校已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北大回应教授“跨栏”入校》
知道君注意到,北京高校正在有序开放校园,截至目前, 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高校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社会人员刷身份证入校。
综合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平安人大官微、北京日报等
编辑/刘茜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824f2c3cb6710b41a982ac5cd646b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