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近些天,湖北省襄阳市、广东省佛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等地有民营医院被群众举报涉嫌贩卖出生医学证明,引发舆论关注。11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称,该委已向这些地方派出督导组,督促指导地方深挖彻查、回应社会关切、追究相关责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强调,对于损害儿童权益、伤害群众利益、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特别是伪造出生医学证明的行为,将严厉打击、绝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出生医学证明作为“人生第一证”,是我国法定医学证明文书,也是公安机关进行户口登记的重要依据。因此,作为签发机构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要求和签发流程。2009年,卫生部门印发通知,要求签发机构必须落实由专人分别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和印章的要求,严格签发流程。2020年召开的全国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会议强调,要严格签发管理,保障制度落实。有法律人士称,贩卖出生证明这一行为,涉嫌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
法律规章有明文规定,主管部门有三令五申,却仍有人铤而走险,一个重要原因是暴利的诱惑。据媒体报道,在涉事的襄阳健桥医院,买证者只需提供身份信息、支付9.6万元,医院就会按照“正常”生产流程,办理建档、产检、住院、分娩、出院等全套信息,帮买证者办理出生证明。
目前,我国使用的是第七版出生医学证明。历经多次改版,出生医学证明的防伪性能一直在增强。但在上述事件中,涉事人员伪造生产住院记录等材料,用虚假信息办出了货真价实的出生医学证明,表明违法犯罪手段更隐蔽、更专业。
更为严重的是,相关产业链条上衍生出的中介公司的业务范围还包括贩卖疫苗接种本、非法代孕,甚至人口贩卖等,这一系列违法行为让人细思极恐。公安机关披露,在侦办拐卖人口案件时,DNA对比结果、出生医学证明、户口信息等都是证据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凭DNA对比结果很难提供充足证据。一旦被拐人员办理了出生医学证明,就能合法办理户口,被拐人员的身份也会被洗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贩卖出生证明就会成为拐卖人口、非法代孕等违法行为的“帮凶”,其危害也就具有更大的社会性。
上述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还有待主管部门进一步披露。涉事医院所在地政府已明确表示,将继续抓紧案件侦办,深挖彻查,依法严惩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开展卫生健康行业专项整治,切实加强规范管理;彻查失职失责行为和背后腐败问题,决不姑息。更多的地方需要以此为戒,积极开展专项检查,尽快健全出生医学证明相关管理制度,填补漏洞,把牢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和发放的关口。
文:严少卫(媒体人)
编辑:杨真宇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陈飞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11N2X5NZ】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