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延续到了今天。时至今日一些传统文化,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语。相比起诗词,俗语更容易理解,也更具有普遍性,即便是在民众之间,也能够做到口口相传。虽然其中也有糟粕,但不乏一些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男无性如铁,女无性如麻这句俗语背后的深意。先来看看前半句:男无性如铁,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男人如果没有个性和性格的话,那么就和铁没什么区别,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呢?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男女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男尊女卑几乎是社会的共识。
男人们不仅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国家的人才和栋梁,而女人们则是要围绕着家庭生活。在这样的认知下,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男人就应该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大事业,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读书人,都拼命想往朝廷里挤的原因之一。父母们也都会盼着自己的儿子能够有所成就,望子成龙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想要有一番作为,除了要有才干和学识之外,性格也是不可或缺的重点,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往往会决定他是否能够有所作为。而铁在古代,也并非坚韧不拔的代名词。古时候因为提炼技术不成熟,提炼出来的铁,多半纯度不高,含有杂质。这种铁经不起时间的沉淀和打磨,很容易被折断,也很容易生锈,所以铁并不是一种夸赞。
因此这句话的深意就是,男子如果没有性格的话,会像生锈的铁一般黯淡无光,没有作用。这也从侧面表达了期望的心情。希望男人们能有坚毅果断,韧性十足,坚韧不拔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只有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才不会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历史上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刘禅,诸葛亮在世时,他依靠诸葛亮,诸葛亮去世前,因为担心他难堪大任,特意上书写明了可用之才。作为一国之君,他从不关心国家的命运,整日想着玩乐。最后甚至主动投降了曹魏,根本原因就是他的性格软弱,如同废铁一般,最终只能沦为笑柄。
后半句子性如麻,和前半句相同,意思就是女子如果没有个性的话,就会像麻糖一般。这里的麻指的就是麻糖,想必吃过麻糖的读者都知道,虽然味道是甘甜的,但是越吃越粘牙,吃多了只会嫌弃。古时候女子的地位卑微,人们推崇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家庭方面,女子也要遵从父母,丈夫和儿子,几乎就是附属品。
虽然这是古时候社会的共同认知,但实际上女子如果什么都不会做的话,最终也难免会被家庭抛弃。毕竟年轻貌美只是一时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到了年老色衰之时,很有可能会被抛弃,最终孤苦伶仃,凄惨度日。古时候男子主外,为事业奔波,女子主内,为家庭操劳。女子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会操持家务,成为丈夫的贤内助。
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把家中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公婆眼里的好媳妇。如果女子一窍不通,整日只知道念着丈夫,久而久之就会像麻糖一般,遭到对方的厌恶。不过这段解释放在今日并不合适。如今的女性追求的是自主独立,男女的地位平等。
现代女性应该和男子一样自强不息,拥有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尊重。在剔除糟粕之后,后半句仍然适用于现代女性。实际上在古代也有独立女性的代表,花木兰就是其中之一。她替父从军的故事时至今日都在被传颂,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孝心,更多的则是生活在封建年代的她,选择了一条自己要走的道路,并没有随波逐流,令人佩服。
古代的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俗语,是他们用经验总结出来的,或多或少会对我们有所启发。不过在看待这些俗语时,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只有剔除其中的糟粕,吸收其中的经验,俗语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