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西域/东土:龚嘉伟作品学术研讨暨新书发布会”在上海思南书局·诗歌店圆满举行。此次活动由零代美术馆、《艺术所登》杂志主办,世纪朵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协办、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作为学术支持。
新书《西域东土》记录了艺术家龚嘉伟五年的创作历程,他采取了360度全景摄影作为创作工具,独具全方位视角、沉浸感,以及互动性的特质。360度全景摄影能够捕捉到一个场景的,包括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360度完整视野,让观者能够体验到一个全面无缝的视觉环境。
本次活动特邀古冈主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纽约市立大学理工学院艺术史终身教授钱志坚、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邱敏以及龚嘉伟为对谈嘉宾。活动现场,历史建筑高耸的穹顶被书籍环绕,观者聆听嘉宾对谈,不同的思绪在这里碰撞交融,仿佛刹那间穿越时空。
龚嘉伟强调了当代艺术不仅是形式风格的演变,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如何将个人视角融入社会语境,并让观众产生共鸣。他分享了对一部黑白纪录片的感受,认为其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和力量感,以及讨论了孤独的概念,并强调了精神层面的重要性,还探讨了360度全景拍摄技术,包括传统胶片和现代数字相机的不同方法。他提到了作品中自然和都市场景的对比,以及与艺术家早期创作和母亲关系的可能联系。
“龚嘉伟看到这世界,通过照片,提供给你们的是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比如说是无限的水平展开,但同时又有各种各样的变性,等等。这样的话,就是让我们去意识到所谓的世界,也都是由每个人的主观所决定的。世界并不是有一个标准的。”顾铮说。
钱志坚在文中写到:“龚嘉伟跨越中西文化的经历和他细致入微的体验式观察,让他在审视事物差异中的相通性时具有超越于常人的视野。这些作品体现是这样一种认知:在他镜头的背后,是一双跨文化的眼睛。这双眼睛不只是在察看镜头之外的万象,更是在悉心地品读着镜头之中的百态。”
“龚嘉伟借助摄影这种媒介进行图像化的表达,不仅仅是把摄影当成一个媒介工具,而是意识到技术本身的物质性。另外,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荒凉感,我们在他的画面中看不到人的踪迹,呈现的是景观化的自然,是对图像世界的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邱敏谈到。
龚嘉伟说:“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种新的视觉叙事方式唤起了我对两种生命体验的记忆与眷念。”
作者:
文:周渊 图:主办方供图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