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刑时为何要有救护车?难道出现失误,还要抢救后重来?

2022-08-04   生活像爬山

原标题:行刑时为何要有救护车?难道出现失误,还要抢救后重来?

文/非凡科普

你知道死刑犯在执行死刑前的24小时,是怎么度过的吗?他们在被枪决时,现场为什么要准备一辆或多辆救护车?难不成现场出现失误,还得抢救一下重新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枪决现场为何有救护车”。

极刑的处罚方式

死刑,在古代被称之为“极刑”,意思是最高、最重的处罚方式,目前,有很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制度,但我国仍旧保留着死刑作为最高刑罚,主要处决哪些穷凶极恶、罪大恶极的罪犯。

死刑制度从中华文明起源开始,流传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但在这历史的长河里,只有罪犯主动做出重大的伤害,作案手段十分残忍、波及影响之广,比如故意杀人、贩毒等才会被判处死刑。

我们从古代的影视剧中可以看到,死刑犯在行刑前都有一顿“断头饭”,这顿饭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那么现实生活中,死刑犯临行前也是如此吗?

我们拿的死刑犯来说,他们生前的最后一餐可以说比较丰盛,12只油炸大虾、一个全家桶、一份薯条外加一份草莓,这是犯人自己点的。

这也是他们进入监狱以来,唯一一次有权利选择吃什么的机会,当然只要额度在40美元之内,你可以想吃什么吃什么。

看到这很多人心中会有一个疑问,既然死刑犯是十恶不赦的,为什么在他们执行死刑的时候,现场还要安排一辆120急救车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你觉得执行死刑过程中,如果出现失误该怎么办?

据了解,从1890年到2010年这120年时间里,有近9000人被合法执行死刑,但在这其中,有276个被搞砸了的案例。

那么问题来了,现场的救护车是不是这时候排上用场的呢?

答案是也不是,因为现场的急救车作用非常大,首先,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犯人,在执行现场会昏厥,这时急救人员就要对其进行救治,因为犯人需要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被执行死刑。

其次,救护车在现场也起到了一个医学检查的作用,众所周知历史上有很多死刑犯“假死”的情况,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现场确认。

最后,也是救护车在现场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有些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后,会进行器官捐献,这也是他们赎罪的一种方式。

所以执行完死刑后,就轮到救护车的工作了,他们会立即将可以使用的器官摘除,然后快速送往医院。

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另外,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器官摘除后医护人员还要对尸体进行缝合,然后救护车作为运送尸体的工具,将其运回医院的停尸间。

由此可见,在每一位死刑犯被执行死刑的过程中,救护车就起到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在局外人看来可能是繁琐又多余的,但这种严密性又何尝不是人性的一种体现。

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死刑犯在被行刑后,遗体是不能还给家人的,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你知道吗?死刑犯被执行死刑后,依旧不能与家人“见面”。

死刑作为等级最高的一种行刑方式,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注射死刑,另一个则是枪决死刑。

注射死刑的过程中,犯人感受不到痛苦,但会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而且,注射死刑的成本非常高,所以大部分的死刑犯都是枪决行刑。

当然了,被枪决的死刑犯,遗体非常的血腥、残忍,这对于犯人的家属来说,几乎很难接受,所以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意外发生,我国才会有规定,死刑犯的遗体不能归还给家属。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犯人进行了器官捐献的,会有相关部门负责遗体的整理和火花,之后再将骨灰归还给家属。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防止有心人将遗体拿来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也可以避免家人看到遗体后,情绪上过度悲伤而产生不好的影响,很有可能就是这一念之差,就产生了和政府之间的矛盾,我想谁都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

虽然死刑犯生前做了不可原谅的事情,但死刑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算是一种解脱,另外,死刑犯的遗体并不是不归还给家属,而是基本都在火化之后通知家属在规定时间内领走。

这么做也是有好处的,比如犯人的老家很远,运送遗体并不现实,只领取骨灰的话就简便多了,还可以节约费用,重点是可以照顾家属的情绪,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