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证50 指数目前为北交所唯一一只股票指数,对北交所整体具备良好代表性。市值上偏向小微盘个股,行业上相对较为均衡,专精特新相关企业占比较高。指数自基期以来表现优于主要宽基指数,弹性相对较大。北交所定位“中小创新企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企业,与科创板聚焦“硬科技”以及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定位形成错位发展,共同为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北证50 成分股中有19 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 家成分股去负值后PE TTM 均值为26.8X,2022 年创造总营收753.81亿元,归母净利润75.62 亿元。成分股业绩规模的分布上,北证50 成分股2022年的营收规模主要集中在3-5 亿区间内,超过30 亿的有6 家,最高为贝特瑞的256.79 亿元;归母净利润规模则主要集中在0.5-1 亿区间内,超过5 亿的有3 家。
北交所政策频发,多管齐下推进板块高质量发展9月证监会发布“北交所深改19条”,投资端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扩充北交所投资队伍,融资端优化"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执行标准以及发行底价确定方式,吸引优质企业赴北证上市,多管齐下北交所长期发展向好。
年内北交所进行回购的公司以PB 值为参考,1X 以下的公司有14 家占比15%,1-1.5X 共30 家占比33%。3X 以上估值较高的公司仅6 家,进行回购的公司传递出处于低估值状态信号。成分股总市值分布上,北证50 成分股市值主要分布在7-22 亿元,超过100 亿的公司一共3 家,分别为贝特瑞265.28 亿元、连城数控119.09 亿元、吉林碳谷106.12亿元。
在北交所提速扩容背景下,优质企业借道北交所或为沪深交易所上市的蹊径,建议提前布局业绩良好的可转板个股并及时兑现收益。北交所将在资本市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的背景下,继续完善市场制度和功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北交所特色估值蕴含两条投资思路:一方面是靠成长做大体量,转板至双创,享受EPS增长与估值温和提升。另一方面是靠稀缺性提前“出圈”,直接享受沪深投资者定价,估值弹性最大的,多数公司是中小微企业,并且多数为成长型的公司。
2024年北交所再迎“深改”年,多项重要政策有望落地,推动市场积极成长与“破圈”。骑牛看熊认为北交所正进入投资绝佳窗口期,投资者可可以考虑布局,等待花开结果的好时节。北交所对专精特新等科技成长类公司的上市包容度更高,转板制度进一步增加了灵活性,北交所中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市值科技成长公司数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持续看好北交所板块配置机会迎来布局风口,伴随着北交所全面综合改革逐步落地、北京国管拟通过基金布局北交所上市公司,板块进入半年报集中披露期,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重修复。建议把握板块配置窗口,关注热门赛道、具备估值优势、业绩确定性较高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及优质、低价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