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认生该咋办?家长别“逼着”他们改变,其实是娃变聪明的信号

2022-07-14     急诊室老苗

原标题:孩子认生该咋办?家长别“逼着”他们改变,其实是娃变聪明的信号

对于孩子“认生”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这是种不好的行为。

如果孩子很外向,见人就笑,大家会觉得“孩子真可爱”,家长也会心生自豪。

反之,如果孩子表现谨慎,就算遇到熟人也不会打招呼,家长难免会有些尴尬、失望,甚至会“逼”孩子向人问好,回应别人。

传统观念里,孩子认生是一种胆怯、内向的表现,因此很多家长会担心,如果孩子一直继续下去,长大后的人际交往会受到影响,难以有好的发展。

但事实上,孩子认生并不是因为他们见不得世面、胆小、怕事,并非是一件坏事,而是他们认知能力与日俱增的外在表现,换句话说,这其实是娃变聪明的信号。

为什么孩子会认生?

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认生有个专有名词叫“陌生焦虑(Strange anxiety)”,指的是儿童由于陌生人的突然出现,而产生恐惧、紧张或不安情绪的一种现象。

一般来说,陌生焦虑通常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孩子身上,随着孩子长大,会逐渐减弱、消失。

而之所以会出现陌生焦虑,本质上是因为孩子大脑发育逐渐完善,认知能力增强,他们开始有了“陌生”和“熟悉”的观念,并会加以区分,对熟悉的面孔感到依恋,对陌生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毕竟对宝宝来说,陌生即代表着危险和伤害,而他们又没有解决问题、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自然只能用嚎啕大哭来求得保护,对外表现的“认生”了。

比如很多孩子在6个月以前,被任何人抱都可以,甚至可能还会被逗得咯咯直笑,但是等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忽然开始认生,即便是医生检查,也会嚎啕大哭。

而这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分辨“陌生”与“熟悉”的能力,开始用简单的逻辑去认识复杂的世界,不仅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变聪明的一种信号。

孩子认生,是不是“逼”一下就好了?

大错特错,每个孩子的性格特质不同,可能有些孩子天生就是“自来熟”,和谁都能玩到一起,但有些孩子天生敏感,并不是家长“逼”着多锻炼,就能有所改善的。

恰恰相反的是,如果家长刻意“逼”着孩子接触陌生人,美其名曰多“锻炼”,只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对亲子关系产生破灭性的影响,哭得更加厉害。

而且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逼迫与陌生人打招呼,还可能为他们留下“人际交往很可怕,和人交往不愉快”的印象,留下心理阴影,即便是长大后,也会更倾向于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养成“不合群”的个性。

孩子认生是成长过程中的“里程碑”,并不是胆小、内向、不礼貌、没出息,我们身为家长,要转变自身对于认生的认识,理性看待。

孩子认生该如何应对?

1.避免为孩子“贴标签”

孩子在6岁以前,缺乏进行自我认知的能力,他们对于自我的评价,几乎都来源于他们所依赖和信任的人。

所以,当孩子有认生的表现时,我们切忌随意地为他们贴上标签,认为孩子胆小、没出息、不礼貌,而应该尽量表现得如无其事,避免一味地觉得认生不好。

否则如果孩子真对负面评价产生认同感,就会真的对性格产生影响,越来越表现得内向,反而可能引发性格问题。

2.给予孩子更多安全感

孩子认生,归根结底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面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缺乏安全感。

因此,我们要想消除孩子的恐惧不安,就应该接纳他们的坏情绪,给予其更多安全感。

比如当孩子与陌生人接触时,我们可以保持与孩子的肢体接触,让他们有时间对陌生人进行观察,不要急于交流,等孩子能够平静下来时,再去尝试进行沟通。

3.给孩子做社交参考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会社交,在与外界交流时,他们需要家长来作为“社交参考”。

我们带孩子进入社交场合时,可以先为孩子做好榜样,与人打招呼时表现得愉快、大方、轻松,使孩子明白人际交往并不是一件难事,也不用紧张。

而且当孩子不愿意向人问好时,我们也不必强迫他们,只要保持耐心,告诉孩子下次可以提前准备好,等愿意的时候再去尝试也没有问题,给孩子一个积极的社交参考,缓解陌生焦虑。

结语:

“认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一个必经阶段,是他们变聪明的一种表现。

当发现孩子认生时,我们切忌随意地给娃贴上“标签”,否则早早为孩子立下人设,很容易让他们被自我限定,真变得胆怯内向起来。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会认生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3d5a87047241ad6056a5a382b4d1f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