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周报栏目由盈米盈添投顾团队撰写,每周通过文字和直播的形式,与大家聊聊市场行情,关注组合产品中的收益率情况,基金池的选择标准、替换标准、调仓逻辑。
让我们一起寻找,适合普通家庭的基石资产。
文/盈米盈添团队(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本周行情
你好,这是第六期行情周报。
本周(4月14日-4月20日)市场先涨后跌,三大指数延续下跌趋势。
三大指数本周净值走势
数据来源:WIND
其中,上证指数下跌1.12%,期间振幅﹣3.02%;深证成指下跌1.52%,期间振幅﹣3.62%;创业板指下跌4.18%,期间振幅﹣6.07%。降准不及预期、3月社零等重要经济数据表现不佳,多少给市场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
不过总体来看,本周跌幅和振幅较上周均有所收敛,市场恐慌情绪整体有所缓解。
本周安心盈组合表现
本周(4月14日—4月20日)安心盈组合表现﹣0.43%,不及同期安心盈业绩基准(中证综合债*80% + 沪深300 * 20%,为﹣0.32%),但优于沪深300指数(﹣1.67%)。
本周固收+知识
“对于投资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先活下来。”
这是畅销书《周期》与《投资最重要的事》的作者,同时也是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给我们的忠告。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到在投资这场长跑中活下来,笑到最后呢?今天我们就跟大家聊一个重要话题——控制最大回撤。
首先,什么是最大回撤?简单来说,最大回撤就是一段时间内持有某种金融产品的最大亏损幅度,它是衡量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简单梳理了下2021年2月以来的这波下跌行情中,四位知名基金经理的回撤控制情况。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上述基金经理业绩表现取自基金经理指数,为基金经理整体拟合业绩,时间范围见起止日期。
我们看到,2021年2月以来的1年左右时间里,四位基金经理整体业绩均遭遇大幅回撤,且当前仍然在最大回撤附近徘徊。
具体来看,谢治宇管理的基金整体回撤最小(﹣32.33%),而张坤管理的基金整体回撤最大(﹣44.55%),四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平均回撤高达﹣39.12%。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2021年初买入这四位基金经理的基金产品,并一直持有到现在,大概率会遭受30%以上的亏损。相信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这都是难以接受的。
更进一步,我们回顾一下在上一次出现如此大幅回撤的情况下,几位基金经理到底用了多久修复失地。用时最短的谢治宇用了2个月便修复最大回撤,而张坤用了将近2年,四名基金经理平均用时将近10个月。
所以不妨简单线性外推一下,假如这轮回撤平均修复时间也是10个月左右的话,或者说未来10个月四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整体涨幅达到64%,那么一直持有的投资者差不多要在2023年初才能很幸运地回本。
这段时间,是非常煎熬的。
大部分投资者面对市场波动都很难做到从一而终的坚定持有,这就导致“回撤”变成了事实的亏损,而且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因此,最大回撤不仅事关投资体验,更重要的是它很可能让投资者遭遇事实的亏损。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基金最后回本赚钱了,而投资者却亏钱的原因。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在投资过程中控制最大回撤呢?
第一,做好大类资产配置。
股票、债券、黄金、原油等大类资产之间存在较低的相关性,有的甚至存在负相关性,因此通过合理的大类资产配置可以有效达到降低波动、控制回撤的目的。
第二,构建稳健基金组合。
与大类资产配置一样,通过配置不同资产类别或风格的基金也能帮助分散风险,降低波动。
第三,精选优质基金。
不同基金,或者说不同基金经理在控制最大回撤方面表现或多或少存在优劣之分,即同样的业绩表现,有的基金可能最大回撤更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投资这些基金降低回撤风险。
总而言之,控制回撤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分散投资,即在不同大类资产、不同精选基金之间进行合理配置,而分散投资的同时往往也就意味着要放弃一部分收益。不过,正如我们前面所言,投资最重要的是要先活下去。当然,为了省时省力,不妨选择由专业团队管理并定期调仓、最大回撤较小的“固收+”组合。
本期周报就到这里,下期见。
如果你对固收+组合感兴趣
本文转载自盈米TAMP
*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也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基金销售和基金投顾服务由盈米基金提供。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购买与自身风险等级和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或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因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基金投顾机构的试点资格被取消而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自行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做出投资选择。详情见《投资顾问服务风险揭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