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一把火就可烧光鸦片,为何林则徐要大费周章,用海水浸泡?

2024-01-14     聃者徐史也

原标题:明明一把火就可烧光鸦片,为何林则徐要大费周章,用海水浸泡?

洋人当道,却无反击之力,国土沦陷,却无悔改之心。

在烟熏火燎的昏暗岁月,急需一个巨人平地一声惊雷,以振聋发聩之势,给昏睡中的国人敲响警钟,为即将破碎的家庭断掉祸根。

林则徐于1735年生于福建,年少时家境贫寒,时常需要为温饱发愁。

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却十分注重教育,教他读书识字,明事理、晓人情,为少年林则徐的思想启蒙,开了一个好头。

林则徐也算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林宾日是个教书先生,虽然收入微薄,但在妻子做针线活补贴家用的帮助下,还能勉强维持温饱。

一家人安贫乐道,和和气气,成了邻里之间的佳话。

人穷志不穷,林宾日作为廪生,有保送人才去参加考试的权利,许多家庭背景不够清白之人,便认准了林宾日家庭拮囊中羞涩,来给他送礼,寻求他的庇护,却每次都被一口回绝。

直至他老年辞官归隐,却无余下的财产在北京购置房产,只能返回故乡住回从前的老房子。

林宾日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就将少年林则,徐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林则徐拥有了高于同龄人的悟性,也养成了温文尔雅的性格和处事作风。

家庭环境的便利,让林则徐即使没有富裕的条件,也能博览群书,圣贤流传至今的道理、淡泊名利的家风,都让这个少年成为了为人正直的君子。最后因为超高的学识,林则徐一朝上榜。

在官场一路打拼,靠着能力和为民牟利的心,林则徐最终官至一品,令人艳羡。

水利工程事关民众生存问题,一直是林则徐关心的项目。

在南方多水地区,连天暴雨冲垮堤坝,就会有无数难民无家可归,四处逃窜,不但民不聊生,还给社会治安提高了难度。

他组织修建了浙江、上海的海塘,整治了运河、长江,深入底层,事必躬亲,即注重水灾的防御,又注重灾后灾区的重建,灾民情绪的安抚、赈济问题。

1831年,林则徐任东河河道总督,预防汛期。

即便已经拥有丰富的防洪经验,到任之后,他还是立刻勘察地方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地拟出防御方案。每一场水利工程,在他心中都是事关生死的大事。

工程投入修建之后,为了防止官员中饱私囊,河工偷工减料,他日日亲自监工,细致入微到了亲自用尺子去量河堤的长宽的地步。

林则徐整日穿行在河堤之间,和底层工人们为伍,没有一点架子。

在教科书里,“虎门销烟”是后人认识林则徐的最著名的事件。

鸦片对百姓的毒害有目共睹,但只有林则徐敢公然抵制鸦片,全然不将英国的威逼利诱放在眼里,共缴获了237万斤鸦片,准备在虎门销毁。

一面是英国人毫不顾虑地贩卖,一边是中国一部分思想迂腐、利欲熏心的官员和商人的暗中倒卖,硝烟行动困难重重。

林则徐将民众组织起来,形成了一支临时的队伍,确保行动顺利进行。

土壤中含有的鸦片是可以经过二次提取的,237万斤鸦片留下的残留物,能提取出的鸦片数量不容小觑。

因此规避掉掺桐油焚烧的方法,林则徐选择用海水浸泡,彻底清除现有鸦片。

盐水和生石灰会发生反应,进而腐蚀鸦片,这个由多次试验研讨出来的硝烟方式,不但可以直接将海水引流作为盐水,还可以将反应后的废水排入海中,让其自动净化,可谓一举两得。

无数人赶来围观,想亲眼目睹这一奇观。

士兵们将鸦片切做小块丢入池中,再利用海水泡上半日,最终倒入生石灰时,一阵沸腾,再利用充分的搅拌加速反应、排水后冲洗土池。两百多斤鸦片消失地不见踪迹。

鸦片被销了,百姓们奔走相告拍手叫好;烟贩咬牙切齿,心存嫉恨;林则徐大功一件,名存青史。

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征战沙场加官进爵,每个人努力拥有更多的权利,爬上更高的位置,都有自己的原因。

但正因为有人选择将大部分人的利益排在前面,将小我的利益排在了后面,才让社会这样和谐融洽。

但我们至少能做到,靠近和学习这样的格局;赞美和尊重这样的英雄;铭记和感恩他们的功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317bc2dfac52a4af9b7bf06b9b9ff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