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风风雨雨的30年,从巅峰到陨落,只是因为统治者无能吗?

2022-03-08     李艺南

原标题:金国风风雨雨的30年,从巅峰到陨落,只是因为统治者无能吗?

公元1206年,南宋权相韩侂胄发起北伐。这是南宋时隔长达50多年后再次举兵北伐,本来是抱着"必胜"的决心,可不成想酿成了悲剧。这一战,金人观察战况,却转守为攻,导致南宋全线崩溃。此战后,金兵一连攻陷十余州,饮马长江。这个时候的金朝正处于国力的巅峰。谁曾想,那一年距离金朝灭亡,也只剩下短短的28年。

虽然南宋1206年北伐时,金兵仍然轻松取得胜利,但当时金朝的皇帝金章宗已经敏锐地感受到自己国家金人内部逐渐开始质变。

自从"靖康之战"金朝取得胜利,进入中原后,女真贵族豪绅强占大量田地,将河滩地等肥沃土地据为己有,收作官田。可女真贵族自己并不耕作,终日饮酒作乐,任由这些膏腴之地白白荒芜。土地兼并,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贫民只剩下贫瘠的土地可耕种,与此同时还得承受苛捐赋税。

金朝的奢侈懒惰之风也逐渐开始在军队流行,金人正逐渐失去最开始的尚武精神。就对整体纪律松散,缺乏训练。北方军队时常向周围部落掠夺财物,南方军队又向朝廷收受贿赂。女真贵族为了贪图享乐,不想当兵,甚至宁愿放弃世袭,都追求科举入仕。

金章宗统治后期,官僚队伍整体素质大大下降,甚至老病者都不肯回乡,仍然在军队中服役,一个个贪赃枉法,在朝廷混吃等死,在民间压榨百姓,金廷日渐奢靡。为了整顿朝廷的风气,金章宗鼓励女真人勿忘旧俗,学好骑马射箭。他还特别规定,凡骑射成绩优异者,即使身形矮小,仍可进宫担当侍卫。同时,他又下诏,命女真人不得改汉姓,不得使用汉字作为女真名,不得学习南人装束。然而,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而且朝廷内部更是危机重重,奢靡腐化程度日益加深。晚年金章帝更是独宠元妃李师儿。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金章宗带着一腔抱负和遗憾死了。他死后,由于继嗣未定,李师儿为了便于控制,册立软弱无能的卫王为帝。

新帝即位后,金朝派使者到蒙古宣告,居然要"可汗"铁木真下拜接旨,铁木真在外接见使者后,便问道:"谁是新登基的皇帝"。使者告诉他是卫王。铁木真汗轻蔑地回到:"我一直以为中原的皇帝都是贤能之人,可这样软弱无能的也能做皇帝?我参拜他干什么!"说罢,成吉思汗将金朝使者晾在一边,自己纵马扬鞭而去。

金与蒙古是一对老冤家,自金朝建立起,蒙古就不断侵扰北境,因为《元史》是元朝编撰,对蒙古讳言,甚至对蒙古的各部统称为边部。金朝与蒙古的战争也只是用北巡等词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的记录。但从部分史书中不难发现,当时的金军朝廷对蒙古部落采取了不少的施压政策。皇统六年(公元1146年),金熙宗为了惩治叛乱,以严厉的酷刑惩治了蒙古首领。这个首领与成吉思汗同宗,此时便结下了更深的仇恨。

金世宗在位期间(1161——1189年),对蒙古一面采取"分而治之"的计策,导致蒙古各部为了各自势力而互相攻击,另一面采取屠杀掠夺的"减丁"的政策,每三年派兵向北剿杀,还将过往的蒙古女子卖为奴婢。那些年,金人对蒙古国处处提防,蒙古人在金人统治之下也不安分。

不过,金人采取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最终还是害了自己,间接地帮扶蒙古扶持了一批杰出的部落贵族。随着蒙古各个部落被统一之后,成吉思汗所率领的军队所向披靡,这也为他后来征服西域各国"灭国四十",横跨欧亚大陆埋下了伏笔。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10万大军南下攻金,拉开了蒙金战争的序幕。蒙古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转眼间就逼近了金朝的军事要地要地,逐渐逼近金国的国都。金朝的军事要地野狐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本来是防御中都的军事重镇,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金军竟然没有守军,慌忙间随随便便调集30 万大军迎敌,并在宣化部署10万兵力作为后援。

蒙古大军有备而来,而金朝并没有做好准备,加上军队多年的腐化,金军的战斗力可见一斑。虽然蒙古军在数量上远不如金军,且孤军深入,前有堵截,后无强援,但历史告诉我们,军队的数量有时并不是一场战争胜利的绝对保证。金军认为自己胜券在握,成吉思汗并没有因敌我力量差距悬殊而退却。

这场战役中,成吉思汗沉着应对,便随着他的命令,全军发动对金军的突袭,直接攻入了金军的指挥部,在勇猛的蒙古大军的冲击下,金军全线溃败。更在野狐岭大战,消灭了金军30万的精锐主力,在这之后,对蒙战争中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抗击敌人不成功,内斗却很有一套,镇守西京的金军统领胡沙虎因为无力抵抗蒙古大军,便临阵脱胎,临走之际还不忘搜刮管库。之后,胡沙虎畏惧皇帝追查他战败的责任,自己干脆用毒酒毒杀皇帝完颜永济,然后自封监国大元帅,改立完颜珣为帝,是为金宣宗。

公元1214年,蒙古大军以不可阻挡之势横扫金朝全境,破九十郡,所过之处无不残灭。甚至河北,山东和山西的大部分城镇在蒙古人的占领下,被夷为平地,百姓流离失所。金人被逼无奈,不得不拿出公主、丝绸等与蒙古求和。不少百姓被蒙古军掳掠到草原当奴隶,一路上劳累或受冻而死的人十有八九。这场灾难,史称"贞祐之变"。

第二年,蒙古带着军队掠夺而来的大量财物,马匹和人口撤军。蒙古军撤走后当时的金帝甚至不敢呆在中都,决定率领宗室,百官南迁汴京"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避其锋芒。不曾想,蒙古军刚走,留下镇守的乣军就发生哗变,在中都大闹一番后向蒙古人投降。随着乣军叛金降蒙,中都失陷,此时金朝如同风中残烛。

与此同时,金朝统治下的汉人,也乘机宣泄积蓄已久的愤恨,在山东,河北一带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红袄军起义,整个王朝摇摇欲坠。

在金朝为内忧外患之际,南宋方面也打着"战乱阻隔"的幌子,连年不向金朝进贡。可怜的金朝处境本来就窘迫不堪,南宋竟然还不缴纳"保护费",金章宗一想好歹我金朝是你南宋的大哥,好家伙,我心里正有一肚子苦水没地方倾泻,南宋就找你当出气筒了。金章宗把这几年心里的怒火发到了南宋头上,发动南征侵宋以开拓疆土,用来补充自己在北方的损失。

这一举措实在是剜肉补疮,金朝内外本来就忧患不止,国家民族矛盾激化严重,北方打不过厉害的蒙古军,想拿个软柿子捏捏也很正常,但此时金朝自身实力已经不复以前,还想往南侵宋,高估自己士兵的战斗力了。腹背受敌,长期的败仗使士气十分低落,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金朝而言发动这场战争不管自己输赢都是于事无补,如果金军胜利,南宋这时极大可能去找更北边的"大哥大"——奔跑在草原的蒙古军,如果金军败了,这一打击无论是战争本身损失还是对金军心理创伤毋庸置疑是雪上加霜。

后来的结果让南宋士兵都觉得十分惊讶,自己打了多年的败仗今天终于能够扬眉吐气,可以好好给仙去的钦宗和徽宗上上香了。另一边,失去精锐的金军抵挡不住——3万多金兵被杀,剩下主帅完颜讹可(念恶可)一个人骑着马狼狈北逃,金宣宗可是记得自己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他可不想步上一个金朝皇帝的后尘。

公元1224年,金宣宗的儿子金哀宗遣使向南宋求和,向南宋朝廷保证从此不再进犯,集中力量来抵御而蒙古国的进犯。

公元1230年,儿子窝寇台继承了汗位,随即派出三路大军讨伐金朝。命令蒙古大军再次南下,金军以重兵防守潼关,黄河一带,此举早已在成吉思汗意料之中。金朝吃了上次没做准备的亏,为这次对蒙战争做足了准备。

第一次准备没做好知道今后认真准备是好样的,毕竟金朝这个时候被蒙古军给打怕了,脑海里还是记得到蒙古铁骑的厉害,金朝的关注点基本都在蒙古身上,忽略了很早之前在靖康元年背上接近百年耻辱的南宋。吃牛羊肉的蒙古铁骑很彪悍很厉害,但吃惯了江南鱼米的汉人也想尝尝阔别已久的汴京小吃,隐忍了近百年的江南柔弱书生同样也有血性。

而这一切都被成吉思汗洞察到了,他早就把金国视为囊中之物,在他生前留下遗言,大致意思就是经过的精锐部队都在潼关一带,那边占据着大山,北边靠河很难攻破。如果能和宋朝联合,一起在潼关集合,必能将金朝一举攻下。看看人家成吉思汗这个时候已经从德国的多瑙河回来都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这个草原的汉子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一次有一次胜利,用最有效的方法战胜自己的敌人。

蒙古统领根据他父亲的所传授的策略,派自己的弟弟去与宋朝联合,自己率领军队从宝鸡入汉,沿着汉水一路北上,和其他的两路大军形成合围之势。蒙宋联军势如破竹,将金朝首都汴京围得水泄不通,并使用投石器攻城。可是此处的城墙异常的坚厚,联军打了几十个昼夜也没有攻下,最后只能下令撤军。哀宗松了口气,送给蒙军无数金银珠宝,并以酒肉犒劳蒙古军。

如果哀宗知道后来发生的事,他一定会为这时自己的愚蠢而后悔。用酒肉喂野狼只为求下次放过自己,野狼吃饱喝足下一次只会对你更凶猛。

金朝此时的国运属实不好,前脚送走了蒙古军,后脚一场瘟疫正悄然来袭,短短一个月内,汴京城中数十万人死于非命。到公元1232年底,城中闹起饥荒,人们为了活下去,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哀宗在得知汴京破防之后,抛下宗室和百官,带着身边的侍卫和随从来到蔡州。在战乱,瘟疫,饥荒的多重侵袭下,汴京已经沦为了人间地狱,蒙古军再次兵临城下,招架不住的金军只能乖乖投降。

蒙古人入城后,烧杀抢掠,甚至将当时金朝的皇后和众多宗师塞进车里,押送回蒙古,一同被劫走的还有无数工匠,绣女,宫人。这一幕在百年前似曾相似,那一次也是在汴京,天理循环,历史有时是会复刻的。

另一边,金哀宗逃到蔡州后,打算重振旗鼓,临时组建了一支只有一万人的军队。同时派遣了一名使者到宋朝,以"唇亡齿寒"的典故来告诫南宋一旦他们被消灭,南宋也难逃灭亡。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金哀宗还对南宋抱有最后一丝幻想,大部分人雪中送炭很少能做到,但对于痛打落水狗基本不需要教。果然,南宋早已接受蒙古人的邀请,一同进攻蔡州,也想在消灭金朝的战争当中分得几座城池。

在公元1233年,蒙宋大军在蔡州集结,轮番攻城。蔡州早已是一座孤城,金军在这种粮食极度紧缺的状态下依然坚守了三个月,直到没有水粮,最后不得已将身上的甲革煮熟充饥。得知城中弹尽粮绝,蒙宋的将士就在外面喝酒吃肉,以此来加速金军的投降。城中军民听闻后,果真是情绪变得更加低落。为了能坚持抵抗,军中甚至将作战的马匹杀掉来充饥,一些受重伤无法医治的士兵被杀死,其他人分他的肉来吃。此时的蔡州大势已去,就像是一座死城,而城中将士最后的抵抗,像金朝今后的挽歌。

在这绝望的环境之下,哀宗的内心终于崩溃了,于是选择了逃避,迫不及待地想转让皇位。传授于当时的将领完颜,可他死活都不愿接受,哀宗只好安慰他:我年龄已大,不能骑马战斗了,而是就不一样,身手矫健,一旦可以逃生,还有复国的机会,话都说到这里了,完颜承麟也只好同意。不知道金哀宗后来去见之前的老祖宗时会不会难堪,一个以骑猎为生的游牧民族的末代首领居然连骑马都不会。忍不住想起之前的金章宗对自己的后人预测,可真准。

金哀宗也不愿做亡国之君,但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第二天,大军攻入城内,哀宗见状,便解下腰间的带子,自缢而亡。城破之际,完颜率领残兵展开巷战死于乱军之中。那时,距离他登基仪式结束后还不到一个时辰,他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金朝至此灭亡。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0d75179366c93f53fcc856b2f1ae1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