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嫁给将军,成婚2年守寡60年,她不忘不弃,题字:有幸识夫君

2023-12-18     花西亦花心

原标题:17岁嫁给将军,成婚2年守寡60年,她不忘不弃,题字:有幸识夫君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17岁那年的相遇,就注定了一生的思念,得一人心,无论生离死别,无论孤独终老,也始终思念,始终爱恋。

循规蹈矩的千金小姐

1928年6月,正值盛夏,长沙一富人家庭里迎来了一位千金,千金被取名为:王玉玲。王玉玲母亲的祖辈曾在清朝是赫赫有名的罗武勒公,曾深受皇上器重与宠爱。父亲也是一位有名的军官,受人敬仰。王玉玲是名副其实的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千金大小姐。

王玉玲出生于名门望族,母亲又是大家闺秀,家里的规规矩矩,条条框框十分的多,王玉玲从小就受母亲“妇礼”的教导以及家规的束缚。从小,王玉玲的母亲对王玉玲就有着十分严苛的教育。为了教导王玉玲,她只允许家里有女佣人,并且规定王玉玲不允许和男人说话,不允许私自谈男朋友,要做一个懂事的深闺小姐。

除此之外,王玉玲的母亲还教导王玉玲事事,时时要像一个淑女。例如,说话要轻声细语,平时要温柔浅笑,甚至规定王玉玲睡觉不能仰面朝天平躺着睡,必须侧过身子睡觉。

在母亲的教导下,王玉玲一直规规矩矩,被规矩束缚的她甚至在自己15岁之前,都不曾和任何男性说过话。直至后来抗战爆发,王玉玲逃难远离家乡,不得不的进入男女混合的学校读书,这种不与男人交谈封建束缚才被打破。但由于长期受到“妇礼”的教育,给王玉玲带来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男同学和王玉玲说话的时候,王玉玲大都是羞涩,不愿开口。久而久之,在大多数的人的眼中,王玉玲就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睥睨他人的傲气小姐的形象。

瞪一眼,误终身

王玉玲的性格使然,导致了很多人不愿意与她接触,但王玉玲还是在17岁那年就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1945年,抗战结束了,王玉玲和家人再次回到了长沙故居。

那年深秋,王玉玲正在一家理发店理发,一个男人踏进了理发店。令王玉玲感到奇怪和不适的是,那个男人自踏进理发店的那一刻起,他的目光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王玉玲。男人的目光使王玉玲感到不适,于是王玉玲横眉,瞪了那个男人一眼。

那一眼,就愈发引起了男人对王玉玲的兴趣。原来,那个男人本只是听闻了王玉玲的美名,于是来一睹芳容,不曾想王玉玲的脾气,成功的引起了男人对她的注意。王玉玲那时并不知道,那位奇怪的男人就是抗战中大名鼎鼎的将军张灵甫。爱国男儿,赤胆忠心,打下多场胜战,立下赫赫战功。阅人无数的他,只因王玉玲柳眉一竖,瞪了他一眼,他便对王玉玲动心了。

于是张灵甫开始对王玉玲展开迅猛地追求,他开始频繁地出入王家,给王玉玲讲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为了与王玉玲在一起,张灵甫甚至丢弃了升官发财的好机会,爱情比权财价更高。最终,两人在交往一个月后,结婚了,两人结婚那年,王玉玲正值17岁美好年华。

是大将军、更是爱妻好男人

两人最终得以在一起,然而婚礼却不大顺利,似乎暗示了两人今后生活的坎坷。

婚礼前一夜,好巧不巧,张灵甫被升迁调任到了南京。于是两人的婚礼只得猝不及防,匆匆忙忙地开始。那晚的婚礼,王玉玲穿着蹩脚的宽松大鞋子,张灵甫则穿着临时借来的西服,两人匆匆完婚。而后,那晚的大喜之夜,两人是在火车上下铺,异枕同梦地度过的。

虽然婚礼匆忙潦草,但丝毫不影响两人婚后过得甜蜜幸福。每当王玉玲回家省亲时,张灵甫都十分思念,但又嘴硬,总是找些花花草草,琐碎小事的理由让王玉玲能早点回到自己身边。而张灵甫曾说过一句话让王玉玲感动不已:“我讨个好老婆,比什么财富都重要,我要讨饭的话,我老婆可以给我拿碗。”财富诚可贵,不及爱情高。

平日里,张灵甫对王玉玲更是百般宠爱与顺从,在王玉玲生气不愿意理他时,他甚至愿意向王玉玲行礼道歉。虽然我是大将军,但我依然最听你的话。

有情人却阴阳两隔

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命运总爱开玩笑。1946年6月,动乱再一次开始,张灵甫被召至作战,不得不抛下已有身孕的王玉玲,孤身上前线。1947年,王玉玲生下一名男婴,但张灵甫却只能从王玉玲打来的电话得只这一喜讯。一通电话终了,王玉玲向张灵甫寄去了儿子的照片。然而,那时的王玉玲和张灵甫都不知道,张灵甫最终也没能看上自己的儿子一面。

1947年5月,张灵甫战死在了前线,直至数月后,王玉玲才收到张灵甫手下带来的张灵甫留予她的一封遗书。信中字字句句,满是对王玉玲的关心与念想。张灵甫去世了,王玉玲年仅19岁,19岁的她就成了一名寡妇,身边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孩子。

不屈服命运,活成一个传奇

听闻丈夫去世噩耗的王玉玲悲痛不已,但王玉玲并没有沉沦在伤痛中,一蹶不振。她看着自己尚在襁褓里的儿子,咬咬牙,独自撑起一片天。

1948年,王玉玲秉持着“头可断,志不可夺。”的信念,王玉玲开始自己创业。可毫无经验的她一败涂地,被人骗走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之后,王玉玲又在他人的帮助下独自前往美国。在被人问及她如此美丽年轻为何愿意守寡时,王玉玲深情地回答说自己永远忘不了张灵甫,以及与张灵甫在一起的日日夜夜那快乐的时光。

王玉玲守寡的60多年,从未忘却过张灵甫,张灵甫在她心中,是最为珍贵的人,是终身无法洗去的心间朱砂痣。1973年,王玉玲受邀请回到了祖国。回国后,她致力于中美两国的友好交往以及海峡两岸的统一和平。在忙碌中,王玉玲也不曾忘记张灵甫,她到上海给张灵甫立了一个衣冠冢,并亲自题诗:“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

只得一人心,便纵使黄泉碧落,天人永隔,也永远不忘不弃。王玉玲60年的守寡,是对张灵甫不息的思念。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069fe43b6e278beed97825ccc57e5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