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的迟暮与转型:三大原因,令女星渐渐消失荧幕

2019-11-20     书筋巧谈

在70至90年代的香港正处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阶段,而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以经济为中心带动各行各业高速发展,在其中的电影行业就是在这一段时期以迅猛的姿态高速发展起来的。在当时,香港电影行业的收入一度成为了香港税收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当时香港的电影事业发展的有多么迅猛。

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后,在将近80年代的时候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甚至那时候整个华语圈的人才,其中包含很多内地的、台湾的各色各类的人才纷纷涌入香港企图分得一杯羹。这也就造成了当时香港不论是从电影行业来讲,还是说唱片、演艺事业都相比上个年代有了今非昔比的变化,一时间竟成就了一番群星璀璨的壮景。

可惜好景不长,在80年代末期香港的娱乐产业达到了一个顶峰后开始渐渐走下坡路。在当时以资本主义主导的社会制度下,高风险高回报的诱惑吸引了不少大资本家的风险投资,而也正是这些大资本家的高风险投资引起的虚假的高回报率促使着人们去相信这一番虚假的繁荣景象。之所以说是虚假的,是因为过度的繁荣必然导致经济跟不上发展的节奏、创新追不上求新的脚步而产生的。

没有自身实力的基础,仅凭借着外来人员的资本引进、技术传输来维持着随时可能崩塌的电影行业,总会有那么一天临近迟暮的老马拉不动了马车侧身躺在路边的杂草上。香港电影的没落也就直接导致了众多电影演员相继事业,尤其是香港的女星在一部烂尾片后就失去了踪迹,淡出了大家的视线内。

时代造英雄、乱世毁英豪是港片没落的重要原因

在90年代末期,因日本渐渐退出香港社会市场的竞争投资以及随之而来的亚洲的金融风暴的摧残等一系列连续打击,很多大资本家纷纷撤出香港投资市场,这就直接关系到香港电影行业的资金链出现严重的断层。付不起大牌演员的出演费就只能找一些新人出演,而这样的做法自然也就会导致票房收入并不理想,随之造成更请不起大牌演员的骨牌连锁效应。

一定意义上讲,那些大牌演员的成功是那个时候的时代造就的,如果没有天时地利的允许又何来人和之说呢?时代造就出多少英雄豪杰,也就在之后泯灭了多少年轻的极具朝气的新生代演员的梦想。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只因为要价太高,而随后人到晚年又苦于找不到能委以重任的新人的传承。都言长江后浪推前浪,可是这也得看看后浪掀起的浪花震得出几圈波澜的呀。

在当今的年轻一代香港女星里,就连“扛旗”的张柏芝都自我放弃了,那后面的那些阿sa、吴千语就算再怎么折腾也很难翻出些许浪花来。那些曾经在镜头下风光无限的女中豪杰,再也难寻能承受其衣钵的新时代演员了。2000年因《喜剧之王》一举成名的张柏芝,在2004年因《忘不了》荣获金像奖影后之后,就再难出现这么优秀的香港演员了。虽说不时有新鲜的血液汇入,但成长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大牌演员的演艺生涯也就这么短短数十年,等到她们能接以重任的时候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来回往复的剧本、缺乏灵魂的出演、靠大牌撑起的票房是高收益自带的潜在风险

在前几年,冯小刚面对时代下香港电影的逐渐没落直言不讳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对于香港电影再难达到以往的绝伦感到惋惜的同时,以另一种形式训斥着香港电影的沉沦与电影投资人一味追寻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电影剧本的创新。通过不断地请大牌演员过来坐镇,从而吸引不少影迷买票达到了提高票房收入的效果。

而对面这种大家都请大牌的情况,大牌演员自己也就会掂量给出的价钱哪个更合理,这也就造成了请大牌的投资占据了影片总投入的一大半。冯小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果一部影片的投资人有十块钱,那么他会选择拿其中的八块钱用来请大牌演员,而剩下的那些用于电影的剧本创作以及后台加工。显而易见这样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必然导致电影的质量和品质一度创出新低。

香港的女星们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要吃亏的,在众多的利益驱使下她们逐渐走向了不需要靠演技就可以获得等同于以前卖力表演的收入,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女星们面对惊人的诱惑会慢慢地失去应有的理智,而随之而来的缺乏灵魂的出演更是令人厌恶。当剧本不需要用思想来融会贯通,当仅凭借一些手段就能获得一个不错的角色,世界都开始反问:香港的电影怎么了?其实这难道不是她们咎由自取么?当内心开始被利益占据,虔诚地对电影的热爱的皮衣逐渐退怯,随之暴露出来的赤裸裸的良知该何处隐藏,梦醒归来时恍惚的灵魂又该何处安放?

一味迎合内陆大众的喜好失去了自己应有的色彩,这是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而在电影行业的资本家们自然也是如此。面对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下逐渐崛起的中国大陆,香港作为同属一个中国的一分子自然也想在国家繁荣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一丁半点的利益。在电影行业里的表现就是香港的电影越来越趋向去迎合大多数内陆大众的喜好,从而让很多香港电影自带的形式色彩被冲刷得干干净净。

可以说由梁朝伟和刘德华合演的《无间道》是香港电影最后的回光返照,从迎合内陆喜好以来一直走下坡路。虽然一定意义上讲曾经香港电影的光辉会制约香港电影的进一步发展,但为了寻求利益失去了自己本来的模样是不太可取 的。在当今内陆合拍片盛行的当下,香港女星生存的地位堪忧,技术有待加强的她们在种种筛选下败下阵来。

内陆的票房或许极具诱惑力,但想通过内陆的重重考验最终在电影院上映确是相当困难的。删删改改后那本就落洞百出的剧本在荧屏上就显得着实难堪,而自然也就造成票房一步又一步打破新的低谷。可以说是时代的光辉孕育了昔日的香港女星,而如今她们的时代已经逝去,不进一步提升自己争取地位无疑会被慢慢淘汰。

想要生存就必须改变,想想内陆演员周迅哪怕是拍摄结束还在不断自我修行,还时不时找导演畅谈剧本,也是时候该醒悟了。最后衷心祝愿香港电影早日认清自己的定位,找准发展的正确方向。也真心期待着香港女星在香港电影做出改变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只有这样昔日那个披靡好莱坞的东方神话才有可能回到当初盛世的模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ETjW4BMH2_cNUgDJ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