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aron Boyd)
近期,美国政府问责局(GAO)的报告指出,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存在一些重大的安全隐患。虽然在建立、购买和部署保障航空旅行安全的安检技术方面,有一套强大的、注重结果的流程,但是,没有任何程序确保这些工具在日常磨损后继续保持高性能。相当于花大价钱购置了高级的设备,却没有配上日常维护,感觉真是白瞎了啊!自己人都表示看不过去了。
1.安检技术性能,每况愈下?
这次最新报告指出,美国运输安全局通过认证来确认技术在部署到机场之前满足安检要求,并进行校准,以确认该技术在机场使用时至少能满足最低要求。虽然报告对认证和测试过程评价正面,但是,这些过程只是确认安检标准在某个时间点得到满足。认证并不能确保所部署的技术始终满足安检要求,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在技术部署后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该技术的性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同时,审计员还列举了一些其他的例子,在2015和2016年,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测试了用于探测微量爆炸物的技术。当时的测试表明,该技术无法满足最低安检要求,也不能满足可接受的失败率。当时运输安全局向政府问责局解释,这些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级,而且维护得不够及时。
2.预防性维护计划,也不好使
在这些测试之后,运输安全局加强了预防性维护计划。但政府问责局表示,这还远远不够。报告称,“由于这些设备被部署到机场后,运输安全管理局不会再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测评估,因此无法确定这些控制措施是否能够继续完全满足安检要求。”
尽管运输安全局每天都会对其设备进行校准,但政府问责局的审计人员表示,这种日常校准只是证明“安检技术至少具有最低限度的工作能力,而不是用来评估安检技术是否满足安检要求”。
3.安全第一,还是金钱第一?
运输安全局的官员向政府问责局表态,他们为纠正这个问题已经制定了计划,要求每年评估爆炸探测技术,以确保它仍然符合要求。不过,该机构尚未开始对乘客和随身行李的检查技术进行类似的评估流程,他们给出的理由竟然是缺乏资金,也真是醉了。
4.风险分析不能少
政府问责局还因为运输安全局缺少风险决策过程记录而提出否决项。“运输安全局的技术部署决策通常源于后勤因素,在确定技术部署的地点和顺序时,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考虑风险的,因为他们没有将这一风险管理过程记录下来,”审计人员说,“运输安全局在做出采购决定时,应该考虑整个民航系统面临的风险。然而,他们并没有记录风险分析在技术部署中所起的作用,也没有解释清楚风险分析是如何促成这些决策的。未来,运输安全局应该提高决策的透明度,这样能够更好地确保技术部署与潜在风险相匹配。”
来源:Next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