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上,美国国务院空间与先进技术办公室副主任戴维·特纳承认:“北斗系统的加入,壮大了世界卫星导航力量,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高质量服务。”
而十年前,还是在同一个大会上,正是美国代表宣扬北斗无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世界没有任何贡献,只会增加噪音。”两相对照,这脸打得啪啪生疼。而我们,也再一次用无可争辩的实力证明了自己,让一些聒噪之声偃旗息鼓。
事实上,揆诸历史,“中国人不行”的声音从未止歇。
犹记1980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第一次登上航母。美方以保密为由,不让碰仪器。这位64岁的老人,踮起了脚、前倾着上身,只为能看得更清楚一些。但如今,中国海军从黄水到蓝水再到走向深蓝,航母、战略核潜艇、驱逐舰、护卫舰以及船坞登陆舰等王牌战舰,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威严列阵,气势磅礴。
犹记港珠澳大桥建设之初,面临难度最高的海底隧道段沉管施工,我们提出3亿元换取施工难度最大部分的技术支持。对方却回应:3亿元只能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面对如此羞辱,中国人历经数年探索,完美攻关。最终,外国专家备受震撼,感慨“也就是在中国能做到”“没有中国人造不了的桥”。
在铁路大直径盾构机制造上,在高铁、核能等在内的高端制造业上,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实现了“逆袭”。不屑一顾、冷眼嘲讽又如何,围追堵截、技术封锁又如何?自立自强的中华民族,始终直起腰杆、挺起胸膛、直面挑战。正是靠着这股精神,我们自力更生、稳扎稳打,每一次都把强大的压迫感转化为创造奇迹的动力源,一点一点地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映证着“昨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不怕鬼、不信邪,是中国人一以贯之的“处世哲学”。眼看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明里暗里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的人不会少,猜忌聒噪、抹黑扰乱不会少,奋斗之路道阻且长,不确定性挑战无处不在。这更加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奋斗,敢于斗争,才能更好自信地走好自己的路。
1955年,钱学森在东北见到陈赓大将,陈赓问他,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在美国憋了一肚子气回国的钱学森很干脆地说:“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这股志气和自信,早已熔铸进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激励了一代代国人奋勇向前,也必将继续鼓舞着一代代国人。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长安观察出品,首发在今日头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