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眉山4月7日讯(程欢悦 文/图)四川丹棱以党建为统领,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动基层治理自治、德治、法治的有机融合。全面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让群众从基层治理中获得更多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
构建“365”工作体系,城市基层治理显实效
4月3日,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丹棱大雅城小区门口,一群戴着红袖标的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搭桌子、摆笔砚、放书籍。他们是该小区“包保”单位党支部的成员,在清明节前夕,开展“送文化进小区”活动。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现在全民正处于‘战疫’期间,我们来此倡导‘文明祭祀’,把优秀传统文化送进小区,送进群众心里。”党员赵格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他们带了100余本图书免费赠送给小区住户,同时还请来了丹棱县书画家宿正彬先生现场为群众赠“墨宝”。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重要一环。今年以来,丹棱县聚焦服务功能,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包保”单位党支部、社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形成合力,构建“365”工作体系,助推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丹棱县城区内有231个小区,其中‘三无小区’达112个。普通存在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邻里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据丹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这些难题,该县建立“一三三”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即:“一个阵地、三大功能、三张清单”。以各社区党支部为纠纷调解核心,建成集指挥中心、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三个功能为一体的综治中心7个,成为矛盾调解主阵地,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排查清单、责任落实清单、协议签订清单“三张清单”,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调处不反弹”。
“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为此,丹棱县抓实“三项重点”,全面摸排找党员、科学规范建组织、严格管理强素质,夯实小区党建基础;开展党员连心、幼苗呵护、邻里和谐、健康文体、环境靓化、文明传承等“六大服务”,提升小区治理能力;建立健全责任落实、议事决策、党员考核、投入保障、约束监督等“五大机制”,织密小区治理体系。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城市最基层,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延伸到城市最末端,全面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创新“三三三”工作模式,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黄婆婆你拿好,这个月的积分我就已经帮你兑换完毕了,等下次你攒得差不多了又来哈。”在丹棱县万年村的“道德超市”里,黄玉珍老人将手里的积分卡慎重地交给工作人员,提着两盒牙膏和两包卫生纸高兴地离开了。这所开在村里的超市,“货币”不再是人民币,而是一张张面额为1分的积分卡。
“道德超市”是丹棱县探索乡村治理的新路径,已从万年村向全县乡村铺开,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创新村民自治形式,促进群众参与集体建设的积极性。
除了“道德超市”,丹棱县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开展以“支部引领、群众参与、集中活动、常态治理”为主题,以“增强引领力、培养自治力、促进生产力、提升凝聚力”为目标的“党群集中活动日”。
“上个月的村务情况已经贴在公示栏上,大家可以去看,疫情期间大家不要放松警惕,有啥困难及时联系我。”4月7日,狮子村支部书记邓树华正在通过村村响向村民报告上个月村务公开情况。“原本是该在党群集中活动日上说的,为了在疫情期间减少人群聚集,我们就换成了广播和贴公示的形式。”
邓树华所说的党群活动集中日是丹棱县各个村的传统,每月举办1次,既帮助村民解决烦心事,又能把党的政策传达给村民,至此,党群关系更加紧密,邻里之间更加和谐。
通过党群集中活动日,丹棱县找准了农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扣眼”,创新构建“三三三”工作体系,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融合推动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强化组织引领,构建“三级组织”联动体系。将乡村治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县委统揽策动、乡镇党委统筹推动、村党组织统配带动,上下联动、共同发力。坚持支部引领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建立“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村级治理体系。
强化多元善治,构建“三治结合”运行体系。推行村规民约自定、村事自决、村财自管“三自”行动,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活力;全覆盖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构建县乡村三级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创新建立“红黑榜”“好撇事”制度,常态开展“好公婆”“好儿女”“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文明新风。
强化融合支撑,构建“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汇聚人才力量,构建乡村“人才智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人,组织数千名“土专家”“田秀才”在田间地头和农家院坝开展培训和服务;提升科技能力,全域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全覆盖完成“雪亮工程”和“视联网”工程建设,安装“小微天网”监控探头2400余个,规范化建成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86个,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治安防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