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19年的最长假期国庆长假已然结束,回首这个“挥金如土”的长假,《攀登者》的那张电影票是我觉着最物超所值的消费,《攀登者》绝对是最适合在电影院里观看的大片,一定要走进影院才能领略它的美好。
《攀登者》决战世界之巅的名场面、强情感、大气魄,给我带来的超凡体验真是花钱也买不到的。
首先,珠峰已经颁发了保护令,攀登珠峰不再是花钱就可以爬的事了。从2018年12月5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
这意味着,游客去珠峰参观需止步绒布寺,不能去往2公里之外的珠峰大本营,车水马龙的珠峰大本营已经成为历史。对于游客而言,你离珠峰又远了2公里。
而对于登山者,珠峰也开始限流,2007年以前珠峰每年接待的登山者可能有一千多人,而从2018年起,攀登珠峰接待服务每年只限春季,登山人数控制在三百人左右。这三百人中包括向导、协作,给予登山者的名额应该只在每年一百五六十人左右。即使你有钱有闲有身体,也得拿号排队慢慢等。
小编对自己的体格还是蛮了解,从来对天下第一峰都是身不能往,心向往之,能跟随《攀登者》的脚步走一趟珠峰,感受“会当凌绝顶”已经是超爽了。
《攀登者》中对雪山之巅上的呈现堪称世界级水平,遥望珠穆朗玛峰的镜头,云遮雾绕的山峰随着天气快速的变化,就像是女神的面纱被风儿吹起一样,神秘莫测又极具美感。
雪山气象万千,耳边仿佛有朔风呼啸,那种群山环抱、天高云淡的临场感,必须要在电影院里对着大银幕听着环绕立体声你才能感受到,必须银幕越大越好,有点可惜没有4D版的,为你甘受冷风吹。
影片不仅要呈现出珠峰之美,更要呈现出攀登珠峰时的难,将地球之巅的自然力量完美搬到屏幕上,远看珠峰很美,但身处其中却又是另外一番天地。峰顶最低气温能达到-50℃,长年刮起8-12级大风,按照风力等级划分,十二级的大风已经能摧毁房屋!人类的力量在世界第一峰面前显得那么渺小,而这由于这种巨大反差,更凸显攀登者精神的强大!
《攀登者》的雪山戏份观感十分真实,主要原因还得归功于前期拍摄时下的真功夫。拍摄环境之艰苦,令吴京都忍不住连连哀叹太冷了,但巨大付出的背后所收获的效果却是出奇的好,远非全程绿幕的效果可比。
《攀登者》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关机仪式。
《攀登者》绝不只是珠峰风光的纪录,它给予你的愉悦更多,登山过程的跌宕起伏、瞬息万变、生死一线,那份紧张刺激来得过于密集,连个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只要你跟随队员一进山,就像上了一辆云霄飞车绑上安全带,命就交给你了,可劲翻腾吧。暴风、雪崩、绳环脱落、被飞起的氧气瓶砸中、卡在山缝里……
所有在登山运动中祈祷不要碰到的事情,在《攀登者》中都会遭遇,看《攀登者》简直就像玩了一次雪山VR,心跳过速、手心冒汗一点都不夸张。
最后,还要夸一下《攀登者》给予观众的情感撞击,跟雪山给予的强刺激一样猛烈,在看起来并不万事俱备的困难年代,究竟为什么要去爬世界上最高的山?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牺牲给出了回答,方五洲英雄蒙羞,15年卧薪尝胆从不放弃。1975年重被征召进入珠峰攀登队时,他一边吃面一边喜极而泣的一幕令人鼻子一酸。作为登山队的队长,他的使命比其他人更重,不仅要登上去,还要把大家都活着带回去,为此他一次又一次的不惜以命相搏。
徐缨跟章子怡最经典的那些银幕角色一样,是一个心气特别高的女人,她爱慕的英雄容不得任何的抹黑,为了擦拭掉英雄身上的尘埃,令他重绽光芒,她可以为他钻研气象、可以为他跟领导争取机会。
把徐缨这个角色理解成一个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女人其实还是把她看低了,她争取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荣誉还有相信还有英雄主义——我爱的人是一个盖世英雄,我相信他登上过世界上最高的山,也相信他能再次登上去!
曲松林和李国梁的双生设计很有意味,两人都是登山队的摄影师,《攀登者》将他俩的命运做了巧妙的映照,——一个丢了摄影机人活了下来,另一个保住摄影机人却没了。如果让曲松林自己选,他宁愿做李国梁用生命保住摄影机,而当曲松林作为队长时他宁愿李国梁哪怕丢了摄影机人活下来,就跟方五洲当年一样。
为什么新中国能在短短70年间排除万难走向伟大复兴,《攀登者》中每一个人都回答了这个问题。走出影院,这种感动还久久盘旋在胸口,值得我反复回味、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