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OSS直聘发布《2021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以中国城镇就业群体为研究对象。报告数据显示,2020全年女性平均薪资6847,同比回落2.1%,平均薪酬低于男性31.8%。一起来看详细报告!
1、2020年男女薪酬差异再次拉大,男性均薪9024元,薪酬优势达31.8%
从绝对值看,2020年城镇就业女性的均薪为6847元,对比2019年女性均薪6995元,同比回落2.1%。而男性2020年均薪9024元,对比2019年男性性均薪8572元,同比上涨5.3%。中国城镇就业群体平均薪资的性别差异再次拉大。
从D-测度值验证,2020年,我国男女薪酬的D-测度值从2019年的0.183升至0.203,涨幅小于薪资差异度的变化,说明过去一年我国性别薪酬差异变大,受薪资分布结构及离散度变化的影响更强。
从分位值角度观测,2020年,我国城镇职业女性和男性的薪资分布向中间靠拢,中低收入区间的岗位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其中90分位薪资,女性由2019年的11.5k回落至10.5k,男性由15k回落至13.25k。
2020年全年,有61%的男女薪酬差异能够通过求职者自身特征进行解释。也就是说,有39%的性别薪酬差异无法由外部核心因素来解释,可以认为是由性别差异带来的。对比2019年30%的占比,上涨了9个百分点。
研究人员推测:在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紧急事件面前,女性的收入稳定性相对更弱,面临着更高的职业风险。
在这61%的可解释因素中,有三项特征直接造成女性平均薪酬低于男性,按权重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职位、工作经验及行业,其中,工作年限造成的差异比重首次超过行业。
而教育年限依然是唯一对男女薪酬差异起到收敛作用的因素。较2019年的-14.6%提高了30个百分点。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职场女性的教育回报系数为0.061,即每多读一年书,平均薪酬可增长6.1%。无论是从教育水平角度还是实际工作能力的角度,高潜力女性都日益成为职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2021年前两个月,活跃的女性求职者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已经达到41.9%,比男性高出6.7个百分点。教育背景将继续助力中国职场女性不断实现自我提升,突破职业壁垒。
2、在女性占比超过50%的行业中,金融、咨询行业薪资高于整体平均值
职位、工作经验及行业三大影响因子中,职位依旧是导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最大因素,且较2019年的影响权重(63.8%)再次提高。
下图中的红色区域是女性较为集中的职业领域,女性从业者占比均在55%以上;绿色区域是男性较为集中的职业领域,女性占比均不足50%;而黄色区域男女占比相对较为均衡。
在女性占比超过50%的行业中,仅金融行业、咨询/翻译/法律女性期望岗位薪资高于整体平均值。(为咱们金融、咨询行业的女性小伙伴点赞!)
第一象限,女性占比超过50%,岗位期望薪资高于整体平均值;第二象限,女性占比不足50%,岗位期望薪资高于整体平均值;第三象限,女性占比不足50%,岗位期望薪资低于整体平均值;第四象限,女性占比超过50%,岗位期望薪资低于整体平均值。
虽然金融行业,女性期望岗位薪资高于整体平均值。但是从男女薪酬差异来看,男性的薪资优势(52.2%)仍然超过了整体平均薪资的优势(31.8%),主要来源于男性对中高层管理岗位的高度渗透。
以普华永道和安永的高层管理岗位-合伙人男女比例为例。2020年安永全球600人晋升为合伙人,仅33%为女性,还不到男性的一半。
再看普华永道中国2020年雇员数据:整体雇员中女性12055人,占比高达63.9%。但提升到合伙人层面,女性占比仅为31%,下滑率高达50%。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被提拔到中高层岗位的男性比例更高,薪酬差异的变化也就越来越大。当工作经验为15年时,本科及以上人群的性别薪酬差异高达50.5%。
3、比性别薪酬差异更受关注:平均薪酬有这么高吗?
看完数据报告,你心里有哪些感受呢?
有的网友认为初期求职阶段,男女薪酬差异并不会太大,后期由于女性回归婚姻家庭,会导致在中高层管理岗的缺位。
还有网友认为,从心理学上讲女性比男性更加稳定,留住她们的代价低。
不过绝大部分网友并没有局限于性别差异,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平均薪酬上,表示拖了平均薪酬的后腿。
来源:高顿ACCA、BOSS直聘、微博、安永、普华永道。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