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上的每一座桥都有值得回味的故事

2019-08-29   姑苏好时光

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走在平江路上,糕点铺子、糖水店、书店、咖啡馆……这些地方都是热热闹闹的,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有没有留意过,我们脚下踏过的石桥却显得格外沉静。

《说文解字》中有“桥,水梁也。从木,乔声。”意思是,桥就是用木跨水,而平江路的桥都是石桥,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是江南古桥的典范。平江路的石桥作为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期都在努力完成着历史所赋予它们的使命,直到今天。

平江路桥梁众多,附近一带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华阳桥、雪糕桥、朱马茭桥、胡厢使桥……从北端的东北街至南边的干将路,古桥和新桥一起算上,大约有20多座

“一条平江路,半部姑苏史。”走在平江路的石桥上,也觉得有“脚踏石板桥,阅尽平江史”之感。这里的每一座桥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和故事,它们悠久的历史和构筑它们的石块一样厚重。

雪糕桥,在宋朝的《平江图》上就有标注。雪糕桥诉说的是一位孝顺书生的故事。在一个雪天,书生的母亲病重,却喃喃着要吃糕。奈何病重,奈何家贫,哪里去找糕呢?

雪糕桥

无奈之下,他只能把雪捏成糕状给母亲看,谁知,这时候手里的雪糕竟成了一块热乎的米糕,人们都说,是菩萨显灵了。现在的雪糕桥上也确确实实有一座观音堂,但不知里面是否真的有观音供奉。

在平江路主路中间,还有一座有意思的桥:朱马交桥,旧名“朱马茭桥”,“茭”是干草的意思,传说这里原为囤积干草的地方。《平江图》中标注的桥名却是“朱马高桥”。岳飞为秦桧所害的故事,就藏在这名字的变化之中。

朱马交/茭/高桥

岳飞率领军队来到朱马高桥附近,遇到了宋高宗派来的钦差,计谋陷害岳飞。岳飞身边的两位贴身侍卫之一王横上前阻止,却在这座桥上被杀,鲜血染红了桥旁喂马的茭草。为了纪念王横,故改桥名为“朱马茭桥”,也便有了“生前张保,死后王横”一说。

朱马交桥原本是一座拱桥,后来被重修成了一座石板平桥。在平江路,很多古桥都被重修过,很多拱桥都被改成了平桥。现在平江路上唯一一座拱桥,就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胡相思桥

胡厢使/胡相思桥

这里的石桥虽不比附近园林中的廊桥、曲桥雅致,却经久耐用,历史悠长,能给人一种质朴、踏实的感觉,颇有江南婉约的内在韵味。

《新华字典》里对桥的解释是“架在水道上或空中利于通行的建筑物”,平江路上的石桥,更像是一种点缀,成为了古街平江的一个文化符号

“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姑苏水巷纵横,平江路的桥在构造上,也颇具江南的独特味道。比如原名“大新桥”的众安桥,两侧的桥洞狭长、扁平,是一座横桥,与竖桥小新桥形成了双桥格局,同样,朱马交桥和通利桥也是一组双桥,这是江南特有的。

在古代,造一座石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桥梁一旦造完,必然常年裸露在外,车马人行,不可一日间断;风旱雨涝也不会给它们降格一角。

平江路的石桥能够存在几近千年,至今仍在使用,可见古代人精神与物质的高度统一,也是当下能透射出“匠心”的地方。

当你来到平江路,想要打卡网红店荷言旗袍时,可以多看一眼走过的思婆桥;想要去芬兰老人开的芬兰之家西餐厅时,可以抚摸一下庆林桥的石栏……

踱步在古街平江的石板桥上,看那穿着青布衣的阿婆摇着橹,用吴语唱着《太湖美》,从一座座石桥下隐没又出现,很多古诗里才有的意境,恍若梦中,又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