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奖,"把关人"是眼瞎了,还是心瞎了?!

2020-07-15   荼然笑了

原标题: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奖,"把关人"是眼瞎了,还是心瞎了?!

有成语云,望子成龙。

所谓龙,定然不普通,那是神话故事里天上才有的生物。

所以,我们把成龙之子叫天才。

许多父母内心中有此类愿望,所以以各种方式教育孩子,目的就是让自己孩子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天才的模样。

说到天才,我们今天就说一个“天才儿童”的事情。

2020年7月13日,据媒体报道,云南省昆明市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引发关注。

大家注意到其中比较重要的字眼了吗?

“六年级”、“基因研究”、“创新大奖”......

这些词汇合在一起,还真是让人惊叹呢,小小年纪就能研究如此专业的课题,且能获得一定的成就,其聪慧也算当是百年一遇了。

据相关资料显示,陈灵石是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六年级学生,获奖后,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官网“在线展厅”页面同时展示有陈灵石参加实验的照片,还有一份实验记录本,记载有其研究过程。

“2018.1.9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2018.1.13了解PCR技术的原理,知道PCR引物的设计、PCR扩增mRNA底物和荧光基因的概念,大概了解为何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而判断一个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功能强大与否。”

WOW!!还真的是个天才宝宝!

这孩子通过网络了解何为“基因”后,5天之内既可以操作 “高大上”的课题,并获得全国大奖。

小编回过头看看自己孩子孩子玩着变形金刚,重重的叹了口气。

不知道是吃不到葡萄酒觉得葡萄酸的心理所致,总感觉这个成绩并不是一个小学生的表达水平和能力。

同时也有很多网友对此也表示质疑,即便在大学里,想要进入实验室那也是有条件的,实验用的材料很贵,那这孩子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这实验记录中可以看到,指导老师带他去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他和陈老师,杨老师商量参与开展研究工作,陈老师是昆明研究所某项目负责人,凑巧的是,杨老师在2016年就申请了55万研究经费,研究过C10orf67基因,不过当时研究的是肺癌,不是直肠癌。

不过有人表示,这个陈老师和杨老师就是这孩子的父亲和母亲。

如此的话,那整个事情就说的通了,就是父母亲自带着6年级的儿子在实验室操作了一番,然后写了一个课题研究报告,最后儿子受益。

话说这个材料和仪器都是研究所的吧,这研究经费是否也属于这个杨老2016年申请了55万研究经费呢?这种科研难度相当于博士研究生水平,且其父母都是科研人员,是否存在学术造假?

对此,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回应称,研究所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看到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感觉自己的智商被碾压?你拼命追求而不得的东西,核心期刊第一作者的论文,国家大奖,人家小学中学时就轻易得到了。

虽然这件事还没有最终的调查结果,但是"寒门再难出贵子"声音好像无数次验证之后更加凝实了,那些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稍微有点地位的人,为了自己的孩子,会大幅度动用自己的资源,给孩子铺就一条宽阔人生路。

说实话,我并不担心那些科研爹、文艺爹、体育爹、学阀爹利用自己的优势给孩子牟取不正当的抢跑资格,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有一个查一个就可以了。

小编感到疑惑的是,这样的文章发在期刊上,谁在把关?推荐国家奖励和评奖,谁在把关?

这些把关人,是眼瞎了,还是心瞎了,我们不得而知!

在此多说一句,中教数据库智能主编,可以按照设计好的流程,在线完成编辑、审核、排版、校对、定版等全部工作。在线办公、版本记忆、交互简单、清晰可视。

话归正传,如此神童拿了如此了不得的奖,我们必须让大家都“学习”一下,同时当然也希望孩子的父母分享下神童教育方法,我们作为普通人也好学习一下。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教育公平和学术公平的事情上,想给孩子走捷径的道路似乎变得不太通畅了。

就像高考身份作假的仝卓,就像保研成绩造假的陈玉钰。

陈玉钰,在父母的操作下,当事人看似是躺赢,但实际上,她真的成为人生赢家了吗?

很显然没有,不说这次因被举报取消保研资格,光是从人格上来讲,陈玉钰就输了。

父母的行为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三观,可能在今后的人生,她遇到类似的事件,也会如此操作。

虽然爱自己的孩子没有错,但是这样的父母无疑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