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操盘技巧,可关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李玲珑(k63078),每日更新大盘热点,行情研判、操盘策略和龙头战法,干货源源不断。
在进入股市前,你一定要先想明白二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买股票?
这个问题如此简单以至于绝大部分人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其结果就是成为韭菜。
为什么最后会成为韭菜呢?因为小白一般是在牛市进入股市的,那时候从来没有接触过股市的小白开始听见周围谁谁炒股又赚钱了,朋友见面,同学会,同事聚餐,甚至和邻居在广场上聊天的话题都会很快转移到股票上来了,开始几次听到还无动于衷,但是看到身边熟悉的人,和自己一样对股票一无所知的人在股市里都赚到钱了,心里开始蠢蠢欲动,完全忘记了之前自己曾经跟在别人后面骂过股市。
在朋友的指导下开户了,在身边老手的指导下买了几只股票。
开始进入股市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然后看着股票一天天的涨,一天赚好几千,完全出乎你的意料之外,那种快感不断的刺激你的神经,于是你慢慢的加大仓位,但根本没有想过假如股市下跌怎么办。但不幸的是你持仓的股票每天都在涨,你越来越兴奋,开始把女朋友,老爸老妈的钱,甚至借钱,贷款来的钱全部一股脑的放入股市。有的人在这个阶段会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一个股神,有朝一日也会成为巴菲特,看着账户里每天上万的盈利,你开始感觉上班每个月七八千工资真没有意思,于是有的懈怠工作,有的辞职。
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是这样在2015年进入股市的,其中一个同事进入股市的时候已经是4月份了,在一个所谓大咖股神的带领下,在最开始二个月本金翻了一倍多,但几个月之后他的50万本金只剩下几万块了,那个大咖账户里上亿的资金也只剩下800多万。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不同的人眼睛里世界是不一样的,股市在小白看来是如此的美好,但他看不到股市血腥残酷的一面,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悬崖边上。
投资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那么你就应该要想方设法提高认知,既然买股票就是寻找好生意,那么你就应该学会如何分辨什么是好生意,他们都指向一个事情:学习
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是单调无聊的,但是如果不主动吃这个苦,那么就会在股市里被动吃亏损本金的苦,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不会有例外,只不过换个方式而已。
事实上,每一个交易者可以每天都给自己找进场的理由——感觉趋势要出来了,可以每天都进行来回交易,但是,实际上真正的趋势不可能每天都出来,所以,交易中并不是随时随地都有交易的机会,对两个交易理由的把握程度也区分了交易者的盈亏结果,对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的交易的确需要理由,但是更需要的是客观的理由,在一波趋势中,你认为的高低点有无数个,但是真正的却只有一个,所以,合适的时机都不是找出来的,而是等出来的。
投机交易最怕的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出现的时候,很多交易者已经没有了入场的资本。
在交易的范畴里,耐心是交易能力最直接的体现,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空仓的是祖师爷,在经历多年的交易沧桑之后,每一个交易者在不同的交易阶段都会领悟到不同的阶段重点,由买到卖再到空仓,不仅仅是交易策略的优化,更是交易能力的提升。
关于选股:
孙子兵法说善战者必先立于不败之地,善于炒股的人首要先避免亏损,方能确保盈利。
我这样的人一向谨慎,甚至谨慎的过头了,比如上车必系安全带,不敢坐飞机,开车从来没有违章,过马路必定走斑马线,各种医疗意外交通保险都有买,我在股市也是小心谨慎,我是算定了股票的底部才敢去买股票。我从来不买没有底的股票,哪怕偶尔买错了,基本上难以大亏。
我选股第一条原则就是先看着这支股票的底部在哪里,一般来说银行股为0.8倍市净率以下,8倍市盈率以下买入。保险行业0.8倍内含价值以下买入,房地产比较复杂,既要看土地储备,还要看市销率,0.2倍市销率以下最好,还要看拿地成本,比如当年融创轻松可以拿出168亿收购乐视,当时市值才250亿,一年销售额1500亿,是明显的低估股票。券商股一般1.4倍市净率以下买入。其余不太了解行业一般是市净率1以下买入,市盈率8以下买入。
这就是我目前的投资体系,一般按照这个价位买入很少会亏钱。
凭借上述方法,我14年重仓交通银行(买入价0.6倍市净率)和招商银行(买入价0.8倍市净率)取得了60%的收益,持有少量中信证券也获得了250%的收益。16年买入交通银行(0.5倍市净率)中国平安(0.8倍内含价值),中国建筑(0.7倍市净率),中国太平(0.6倍内含价值),融创中国(0.15倍市销率)也取得了优厚的回报。
但是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估值方法,一直以来按照我的市净率1以下买入,市盈率8来估值对消费、电器、白酒等轻资产公司进行估值,就找不到买点。虽然曾经有持有有过格力电器、五粮液、美的电器等牛股,但是始终无法锚定这样行业股票的底在哪里,最后赚一点就跑了。
选股第二条是利润增长性,两个利润相当的公司,一个公司每年利润平均增长5%。另一个每年增长20%,10年后,后者利润是前者的3倍。所以长期来看选择一个利润增长较快的公司很重要,与其持有一个低估的平庸公司不如持有一个估值正常的业绩增长迅速的行业龙头绩优股,绩优股如同一个班里学习好的学生,大概率是下一年考虑学霸会再创佳绩,而学渣会成绩会跟不上而垫底。偏偏普通人觉得学霸成绩已经涨了很多,应该下跌了,学渣成绩已经夯实底部,应该反弹了。
选股第三条是利润(或者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投资的企业利润要有增长,更好得是公司的利润是确定的增长。比如房地产,因为预售制度,每年合同销售的金额会在1-2年内转化为公司业绩,未来的1-2年的业绩可期;再比如保险中的寿险,未来利润增长同10年期国债的750均线相关,利润增长多少也是比较容易确定。这是我较为喜欢银行和保险业的原因。
选股第四条是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20年后,银行依旧为金融服务,保险依旧为全民社会保障服务,人还是要住在房子里,可是20年后还用不用手机,无法预料,就像15年前,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想不到现在的窘境。一些行业让我无法确定利润能否增长生产经营模式会不会被颠覆,各种高科技行业、凡是带科技、网络、智能、生物、电子的我统统回避,当年电子词典、随声听、MD、数码相机也是高科技行业之一,如今却颠覆。所以我视高科技行业为风险投资行业。
第五条,要考虑利润的有效性,银行貌似利润很高,利润却是前置计算,从放贷开始计算利润,至于贷款能否收回,贷款人会不会提前还贷,都是未来无从保证。房地产利润后置,房子卖出去只算负债,要等交房后才算利润,所以银行有效利润被高估,房地产利润被低估。有些行业,如重资产行业(如钢铁、LCD,黑色家电),要不断持续投入资本金购买更新设备,原材料,扩大厂房、投入研发,导致可分红利润比例较低。有些行业,消耗资本金极少,赚的利润可以大部分拿去分红,比如白酒,高速公路、、港口,水电、机场等,不可一概而论。
为什么要等到尾盘买股票?
很多股明明涨的好好的
到了尾盘的时候就说跌就跌
而且早盘选股大法选出来的参赛者
还要再经过
等超多轮选拔
更重要的是,如此严格选拔出来的
可能第二天卖不到最高点
费这么大劲究竟是为了什么
...
不过早盘选股如果筛选不好
确实容易买到尾盘跳水的
但凡是用点心,亏是不会亏的
不过还有个办法可以
有效避免尾盘跳水的现象
那就是尾盘选股法
话说,每天下午的两点半
投资人就格外精神,甚至跃跃欲试
因为一天之中这个时候的奇迹最多
这就是所谓的金色两点半
不仅对普通投资人而言
对机构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时间
因为此刻投资者情绪容易激动
拉升个股可以做到
之所以是两点半之后
是因为过了这个时间大盘就进入了尾盘
开盘是序幕
盘中是过程
收盘才是定论
是多空一日拼斗的总结
尾盘的重要性
在于它是一种承前启后的特殊位置
所以收盘指数和收盘价在操作中
第一步:判断大盘
首先把大盘15分钟的K线图调出来
如果下午2点半过后
15分钟K线图是处于上升趋势的话
就有机会在尾盘买进股票
但是大盘全天都是下跌趋势的话
那15分钟K线图就要关注2点之后的情况
如果出现如下形态
就可以去找类似此形态的个股进行买入操作
注意:如果大盘是放量大跌
就不要进场选股操作
个股基本第二天都是低开
第二步:选股条件
1、振幅在5%以内(多空没有剧烈争斗)
2、流通股本在20亿以下(剔除大盘股)
3、换手率3%以上
4、量比在1.5以上(较之前活跃)
5、20天内有涨停板趋势历史(容易拉升)
把符合以上条件的个股加入到自选板块里面
综合选股里这些指标主要从这三个类别里选
加入自选后
点击涨速排行,保留1-3之间的个股
(涨速过大可能会尾盘跳水)
第三步:形态以及买卖点
选好之后开始看他们的近期表现(日k)
以下面三种形态最为看好:
1、平台突破
2、主升浪上攻
3、回踩支撑
形态选择好之后,再看分时图
分时白线是回踩均线不破并处于上升趋势
而且持续有大单买入的
如何辨别尾盘拉升是机会还是陷阱?
尾盘快速拉高的个股,需要结合股票价格、K线形态综合分析。
1、如果一只股票在缓慢的上升通道中运行,这时候尾盘突然拉高股价,有利于趋势、K线形态加速上涨,处于上涨初期,可适当跟踪关注,反之则应该观望。
2、在高位震荡横盘的个股经常出现尾盘急速拉高股价,这样的股票应该警惕,尤其是每一天的交易时间里,基本保持震荡下跌走势,而在收盘时候,就有大买盘主动推高股价,让日K线处于震荡或者看涨的形态,掩盖主力出货的痕迹。
3、尾盘瞬间拉高股价,还要区分有量急拉和无量上涨的两个不同。
【a】有量急拉大概率是主力对敲做盘,从买卖档可以看到很多大单、整数单的大举买进,这样的情况,十之八九属于主力操盘手故意炫耀实力给散户看,引诱跟风盘;
【b】无量上涨则是突发刺激,场外资金急切抢进,股票无须放量就轻松涨停往往说明两个含义,一是主力惜售,二是筹码高度集中,这样情况下的无量拉高,特别是封涨停,后市绝对可以看高一线。
实战策略分析
尾盘拉升作为一种操盘技巧,在不同的环境中被不同主力所利用,实战中应依据不同的环境具体分析。
(1)依据大盘环境分析。在大盘弱势时,个股尾盘拉升基本可以肯定为吸筹打压,或者拉高股价寻找出货机会,次日下跌的概率极大。应对的办法是及时逢高卖出,越拉越卖,千万不要犹豫,不要错过减仓的好机会。
(2)依据个股所处的位置分析。在个股的低位出现尾盘急拉现象,一般说明主力掌握的筹码不足,拉高是为了吸筹,以备打压股价之用。次日甚至此后数日,下跌概率极大。应对的办法是逢高卖出,以后加强观察。
在个股的中位出现尾盘急拉现象,一般说明处于拉升中继,如果全天股价均在高处,则次日上涨的概率较大;如果全日股价处于盘整状态,而尾盘急拉,说明洗盘即将开始,尾盘拉升,是为了加大洗盘空间但同时又不愿深跌,以免廉价筹码被散户抢去。应对的办法是既可以出局,也可以观察待变。
在个股的高位出现尾盘急拉,一般是为了加大出货空间,逢高及时卖出是明智的选择。对主力严重控盘股票的尾盘拉升,一般可以不理会、不参与,因为主力可以随意操纵股价,既可以拉升,也完全可以打压。
(3)依据个股流通盘的大小分析。在大盘股的炒作中,尾盘拉升出现的概率一般要大于小盘股。因为在大盘股的炒作中,主力必须努力解决不控盘问题。由于2001年以来庄股的惨败,高控盘的炒作模式已被市场根本否定。庄股的大跳水,给新的市场主力敲响了警钟。
作为一名以技术分析为手段的交易者,我希望告诉大家交易的本质是什么?
市场随时都反应出交易员互动的行为,所以那些交易形态会重复发生。当日线图上出现一个疑似头肩顶的形态时,试想一下,所有在电脑前看图表的交易员会产生什么举动呢?对,集体放空。有的在颈线没破之前放空,目的是预期形态会成功,有的在颈线跌破后放空,准备接受下跌空间的利润。然而,有一个问题却是那些放空的交易员没有想到的:谁来做多?如果集体都选择放空,那么对手盘在哪里?因为这个问题的产生,所以最终市场出现了双杀的现象,假突破比比皆是。市场的奇妙就在这里。
市场的随机性和逆向性使得交易进入了矛盾的状态。这意味着,行情随后将如何发展,谁也不知道,事实就是这样,你我都不知道。但是,绝大多数在股市已经摸爬滚打了10年、20年的老交易员至今依然处于无法赚钱的阶段,原因只在于他们每天分析行情、研究图表,目的是为了——至少是沉迷于这种想法——让自己尽早知道未来行情会如何发展。
但是,只要心存“我知道行情会怎么发展”的想法时,整体心理架构将使交易者产生错误的观点和行为。
大多数人认为一个高手就必须知道或是肯定能知道行情会怎么走?明天是高开还是低开?收阳线还是收阴线?如果有人预测到了,则将被奉为至尊。其实,这一切都是假象。那些能预测行情的人不过是运气比较好罢了,因为市场其实是很简单的,不是高开就是低开,不是收阳线就是收阴线(平开和十字星子类的不属于普遍状况)。我虽然也经常预测到未来行情的走势,但我从不认为这是我比其他交易者高明的地方,这根本不是一项可以用来炫耀的技巧。真正的高手不是预测大师,他也同样不知道未来行情的发展会怎样,但他却知道后续市场发展概率的分布,而在此概率分布上,他能以自己的方法获得一致的结果。
一个新手想在股市上获得成功,首先应该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那些闷着头在家里闭门造车的交易者不是说不能最终得到成功,但他要走的路一定更长更艰难。
在生活中,你如果希望变得聪明,你就必须和聪明的人待在一起;如果你希望变得富有,你就应该经常和富人打交道;你如果想成为一个政治家,你就必须多和政治家交往;你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交易员,你就必须与优秀的交易员走得近。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95%以上的交易者之所以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败,原因在于他们轻视了这个市场,他们认为股市是不需要任何准备和努力就可以赚到钱的地方。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地方吗?
在我眼里,市场始终是穷凶极恶、不可思议且充满诱惑的。
所以,想要在市场中获得成功,首先需要做的是——学习。
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操盘技巧,可关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李玲珑(k63078),每日更新大盘热点,行情研判、操盘策略和龙头战法,干货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