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名医 | 陈坚:临床与科研创新并重,推动关节疾病诊疗技术的持续化发展

2023-11-15     搜狐健康

原标题:搜狐名医 | 陈坚:临床与科研创新并重,推动关节疾病诊疗技术的持续化发展

来源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作者 | 谷雨微

编辑 | 胡鑫

“作为一名骨关节科医生,每天需要面对许多关节疼痛和运动损伤的患者,而目前我们科室主要集中在年纪相对偏大的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因此,不仅要推动疾病的精准治疗,也要注重慢病管理模式创新,我们希望通过突破性的前沿研究,不断提升关节病治疗的精准、微创和智能化水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陈坚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

1986年,自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陈坚医师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995年进入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骨关节中心,并于2000年~2001年公派去德国Augsburg Hessingstiftung骨科医院担任访问学者,使其医疗技术水平又上了新的台阶,目前主要集中于关节镜外科和关节矫形的手术治疗工作。入行三十余年来,陈坚医师在积累了上万例关节镜手术和膝关节周围截骨矫形手术经验的基础上,发表三十余篇SCI和国内核心期刊论文,主编和主译四部临床专著,并参加十余本临床专著的撰写与翻译工作,主持获批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担任两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

专注于关节镜手术,推动关节疾病的数智化诊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创建于1987年,1990年正式成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是全国首家关节病诊治中心,对推动中国关节病外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2000年,鉴于中心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在医教研三方面对全国基层医院的辐射效应,经北京大学批准,中心升格为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作为卫生部重点学科,关节中心成立以来,以关节疾病的外科治疗为主攻方向,在人工关节置换和关节镜技术方面作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和关节镜手术的临床中心之一。其中各类关节疾病的关节镜治疗是其一大特色,以微创为技术优势,已被批准可以开展关节镜四级手术标准(全部手术种类),目前每年完成各类关节镜手术1000多例。陈坚医师和团队一起在关节镜外科和膝关节周围截骨矫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个人每年完成关节镜手术和膝关节周围截骨矫形手术近500例,手术效果受到许多患者的好评。

陈坚医师认为,“作为一个临床外科大夫,不仅要认得清,看得准,还要做得好,这就需要学会倾听病人的病史,结合规范的体格检查和全面的辅助检查资料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有的放矢地为病人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具备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更为重要的是,临床工作离不开科研工作的支撑,要通过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关节疾病手术治疗的精准、微创和智能化水平。”

在长期的关节镜手术临床实践中,陈坚医师发现,关节镜技术自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普遍运用于临床以来,虽然经过50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发展,但是关节镜技术的框架结构却没有发生太多改变,与目前的光电技术和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发展程度不相匹配。因此,陈坚医师团队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了“基于增强现实的骨科微创精准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希望结合目前先进的增强现实的成像显示技术,进一步提升骨关节疾病的诊疗水平和能力。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关节镜设备都是二维技术,因为关节镜很细,常用的直径只有4毫米,如何在单镜头实现立体构象,是一个需要跨越的难题。”陈坚医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多模态图像融合的手段,突破传统的成像模式,提高关节镜手术精准度,同时利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实现信息和图像增强,结合实时手术导航技术,并整合内窥镜平台下治疗器械对骨科关节疾病进行精准介入和微创治疗。目前还在继续开展深入研究,如果该“愿景”能够成功实现,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未来有望拓展应用到整个内窥镜系统,将内窥镜手术系统推向‘革新一代’, 可应用于其它复杂疾病的精准介入和微创手术等精准治疗,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效率。”

探索建立老年骨骼系统退行性病变慢病管理新模式

国家统计局2022年度人口统计显示,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约占到2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骨骼系统退行性病变日益增多,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患病率分别在32%和50%以上。响应国家提出的主动健康理念,陈坚医师将科研方向从关节镜治疗领域扩展到建立和改善老年人骨骼系统慢性疾病防治与管理模式,希望可以发挥出示范作用,让更多患者获益。

通过与301医院合作,开展了“老年骨骼系统退行性病变慢病管理新模式的建立”的重大专项研究计划,并顺利通过项目评审。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在我国当前关于膝骨关节病的诊疗实践中,晚期患者多就诊于二、三级医院,大量的早、中期患者在疾病进展前缺少基层医疗机构规范的诊疗或干预。基于此,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于2022年发起制定了基层骨关节病诊疗共识,相关成果发表在《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陈坚医师介绍,共识发布以来,有效提高了基层医师对骨关节病的认知以及对各期诊治规范原则的了解,指导基层机构正确开展防治工作。在共识的基础上,项目还形成了老年骨骼系统退行性病变阶梯化诊疗方案、三级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慢病管理协作体系和慢病管理平台,并建立了老年骨骼系统退行性病变慢病管理新模式,期望让健康老龄化的观念在更多医疗机构落地。

“医学不只求术,更要求道。”刚入行的年轻医生往往热衷于“求术”,追求“妙手”和“更快更强”,三十余年的医者生涯,使得陈坚医师对职业的理解更加深入,不仅要用匠心仁术帮助到患者,同时也要摸清疾病的规律,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进展情况、疾病预后,为病人提供适合的治疗手段。同时陈坚医师还认识到,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关节疾病的诊治技术的发展与挑战并存,除了手术技术精益求精、稳中求快之外,还要学会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带动临床及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使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手段产生质的飞跃,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实现“仁心仁术”的终极目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fe886b0fdd59c52114c36692cc2e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