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蒂玛王朝“积极东进”政策实践后,东征的国家

2024-01-14     三目史官

原标题:法蒂玛王朝“积极东进”政策实践后,东征的国家

引言

早在昭海尔征服埃及的同一年,即公元969年,法蒂玛王朝军队便进入这一地区,昭海尔令基塔麦部落出身的贾法尔·本·法拉赫将军率领所部向叙利亚进军。

一、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的扩张

贾法尔进军的过程十分顺利,在巴勒斯坦地区与地方首领纳布卢斯达成条约,通过和平的手段控制了这一地区,随后在当地部落的支持下攻破大马士革后不久,法拉赫将军便被反对派暗杀,驻军也被当地居民解除了武装。

从结果上说,法蒂玛王朝的初次东征可谓失败。尽管宗教问题在中东地区通常被认为是冲突之源,但这次战争是信仰伊斯玛仪派的卡尔玛特人与他们眼中重的异端阿拔斯哈里发合作反对教友国家,因此宗教问题并非该次事件的根源。

东征失败的首要原因是柏柏尔人败坏的军纪。从军队踏上巴勒斯坦土地的那一天起,由柏柏尔人主导的劫掠便时有发生,在拉姆安拉与大马士革甚至出现有组织的大规模劫掠,严重破坏军人在百姓之中的形象。

最后,由于伊赫什德王朝在该地采取以金钱换稳定的政策,法蒂玛王朝的征服使得部落上层不但失去一笔重要收入,甚至要向新的征服者提供金钱,经济利益的损失使得该地区上层人士对于法蒂玛王朝持反对态度。

开罗战役结束之后,巴勒斯坦地区便被卡尔玛特人所控制,穆仪兹东迁之后不久的974年便重新向这一地区进攻。与第一次东征相同,法蒂玛王朝的进军十分顺利,守军大量士兵被俘,卡尔玛特人势力被从巴勒斯坦驱逐。

公元973年,巴格达哈里发进行了权力继承,这导致国内德莱木人雇佣军与突厥人雇佣军的矛盾激化,处于弱势一方的突厥人在其首领埃夫塔金的率领之下从伊拉克出走前往叙利亚。

法拉赫死后,由于没有新的势力控制该地,于是大马士革此时处于无政府状态。在当地人的支持之下,埃夫塔金及其军队进驻大马士革,成为这一地区的实际掌控者。埃夫塔金的统治十分成功,大马士革迅速恢复了社会秩序,埃夫塔金也以此为核心向黎巴嫩发展势力,与重新控制巴勒斯坦的法蒂玛王朝发生了冲突。

在这场战斗中突厥人的表现给阿齐兹留下极深的印象,于是阿齐兹赦免了埃夫塔金并招抚他手下的士兵,以此为基础法蒂玛王朝组建了突厥人军团,这便是鼎鼎大名的马穆鲁克的前身。马穆鲁克的建立改变了埃及未来近千年的历史走向,埃夫塔金本人也成为法蒂玛王朝的高官,享有荣华富贵直到其去世。

二、与拜占庭帝国在叙利亚地区的争夺

法蒂玛王朝征服埃及之时,远在北方的拜占庭帝国国内也出现新的变化。共治皇帝尼基弗鲁斯·福卡斯被其侄子约翰·齐米斯西斯刺杀,约翰加冕为新的共治皇帝,这便是拜占庭帝国的马其顿王朝第八位君主约翰一世。出身于小亚细亚的约翰一世对于国防政策有着独特的理解,其选择了和叔父类似的方针,便是向两河地区发展自身的势力。

战争初期拜占庭帝国进军顺利,叙利亚地区的各个城市望风而降,其先锋部队甚至抵达耶路撒冷城外。但在黎巴嫩地区的战斗并不顺利,在法蒂玛海军的支持下,拜占庭帝国没能攻克包括的黎波里城在内的几个港口城市,这使得拜占庭帝国军队可能面临后期补给被法蒂玛军队切断的风险,因此约翰一世回军国内,以便为下一次南征做好准备。

然而拜占庭帝国复杂的国内政局导致第四次南征无果而终,约翰一世被人杀害,巴西尔二世继位为新的皇帝。由于战争所导致的巨大破坏,因此法蒂玛王朝也无力北征,双方进入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

在这种思想的加持下,他于976年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后被巴西尔二世武力镇压,986年他联合同家族的巴尔达斯·福卡斯发动了第二次叛乱,叛军声势浩大,占据了几乎整个小亚细亚,一度包围君士坦丁堡。

鉴于北方的敌人陷入政治危机之中,于是哈里发阿齐兹派遣一支远征军前往小亚细亚,但远征以失败告终。尽管该次远征并未取得明显战果,但君士坦丁堡的巴西尔二世却意识到了阿齐兹对于当前局势变化所可能起到的作用,便在987年主动遣使前往开罗,双方达成了一项基本协议。

如果从协议本身上看,这是哈里发阿齐兹的胜利。他仅用一则虚无缥缈的和平保证便取得了对拜占庭帝国境内穆斯林群体的影响力,同时提升了自身作为伊斯兰教哈里发的合法性。从局势发展来看,拜占庭帝国则是更大的受益人。

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镇压巴尔达斯之乱是帝国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平叛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阻止巴尔达斯与其他势力相勾连,一纸协议阻止了法蒂玛人与巴尔达斯在公开场合的合作,削弱了巴尔达斯的实力。

哈姆丹王朝的创始人是侯赛因·本·哈姆丹,其父哈姆丹原是叙利亚地区的部落首领,与哈瓦利吉派合作反对阿拔斯王朝,后被阿拔斯王朝击败,于是侯赛因归附哈里发。由于表现优异,被哈里发任命为摩苏尔总督,阿拔斯王朝衰落之后,便割据一方自立为王。

905年,哈拉吉的弟弟艾布·哈扎伊在摩苏尔成立了哈姆丹王朝。阿齐兹时期的哈姆丹王朝领土位于东至扎格罗斯山、北接托罗斯山的两河上游地区,尽管领土狭小且人口较少,但处于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之间,战略位置重要,是两国的缓冲国。

公元991年,法蒂玛王朝进军阿勒颇,考虑到保加利亚人的威胁,拜占庭帝国应该不会出动主力军团前往阿勒颇。事实上也是如此,尽管拜占庭帝国并没有遵守与法蒂玛王朝的协议,但仅派遣安条克总督米海尔·布尔斯特率军解救阿勒颇,然而一支偏师不能打破对于阿勒颇的包围网,前者在公元992年和994年两次败于法蒂玛王朝军队。

于是公元995年,巴西尔二世从巴尔干地区的保加利亚前线调集大量军队,主力军团打破了叙利亚地区的力量对比,法蒂玛人从阿勒颇撤军。巴西尔二世则继续率军前进,攻克霍姆斯城,与约翰一世类似,巴西尔二世同样没能占领黎巴嫩地区,由于兵力不足,拜占庭军队被迫撤回本土。

结言

阿帕米亚之战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决定了叙利亚地区未来百年的命运,拜占庭帝国从此被驱逐出南叙利亚,由于保加利亚和亚美尼亚问题,拜占庭帝国事实上失去了进攻这一地区的能力。法蒂玛王朝由于军队内部冲突导致军事实力大减,丧失了北征拜占庭帝国的能力,双方至此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f1ed49d1a81e0c4e74f1faef483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