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经济不但已经取得了“大反弹”的阶段性成果,数据与趋势清晰可见。
作者:今纶
悄无声息中,广州经济开始大反弹。
困难仍然在,但反弹确实开始了。
7月24日,广州市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广州经济数据,一切都很清晰:
2023年上半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130.69亿元,同比增长4.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8.64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687.10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314.95亿元,增长5.8%。
首先,我为什么说困难仍然在?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9个百分点。
而且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下降2.8%和4.4%,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9.2个和4.5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汽三菱停产裁员,以及“广汽丰田根据近期生产状况裁撤1000名劳务派遣员工”的新闻传出也并不令人意外。
这些都是广州转型的阵痛,广州汽车业在燃油车时代曾有遥遥领先的优势,如今,新能源车当道,转型确实需要时间。
广汽新能源生产车间资料图
但广州经济实际上已经冲破迷雾,比如广州新能源车广汽埃安的销量已经杀入全国前三。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广汽埃安上半年销量为20.93万辆,排在全国第三名,而且同比增长高达103.5%,这个增长率在前五名中排第一。
除了第一名比亚迪,只有广汽埃安、特斯拉在上半年的销量超过了20万辆。这是广州汽车界的骄傲,是希望之星!
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加快产出,实现产量增长1.1倍,而这只是广州制造业反弹的第一把尖刀: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
充电桩实现产量增长21.3%,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显示器产量分别增长49.8%、33.8%、16.3%。家用空气湿度调节装置、智能电视等产品产量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
数字会说话,钞票哗哗哗。
每一个不断增长的数据背后都是市场需求在力撑。
而且用电量很能说明问题:
6月当月,全市工业用电量44.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增速较5月当月加快1.6个百分点。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中,29个行业当月用电量为正增长,较5月当月增加2个。
所以说,有困难是事实,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但当下肯定是反弹的节奏。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314.95亿元,增长5.8%”,如何解读?
10314.95亿元占到了广州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4130.69亿元的72.99%。
一方面,我们要坚决支持“制造业当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坚决支持任何能合理合法搞到钱,合理合法解决就业问题的产业的发展。
就业是重中之重,没有就业,就没有消费,没有就业,就循环不起来。
占比例最大的第三产业的增长接近6%,不是一个虚无的数据,而是城市强劲的经济活力和千万人的就业,值得点赞,还可以继续加油。
广州的第三产业在大反弹的路上,可谓势如破竹、气势如虹:
1-5月(错月数据),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重点行业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持续向好,增长9.9%。
如果说个位数的增速还不过瘾,还只是“轻武器”,旅游业和会展业就直接上“重炮”了——旅行社、会展业复苏分别增长1.2倍和1.5倍。
我们都知道:没有消费,一切免谈。
上半年,广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7.83亿元,同比增长8.7%。
广州正佳广场
如果说同比消费数据增长还有去年疫情的原因,那么,另一个数据更是鼓舞人心:上半年消费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
攻城拔寨,广州消费有碾压的优势。
这里面有广州本地市民的贡献,也有“五一”期间,外地的朋友涌入广州做出的贡献。
5月3日,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广州、南京、重庆、西安、武汉和深圳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十大城市。
“光明网”的报道显示:广州成为“五一”国内热门的四大“目的地城市”之一,以广州为例,预订“五一”假期目的地为广州的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671%,上海、北京、深圳、佛山、杭州为到广州游玩的前五大客源城市。
4月29日全国热门迁入地广州排第一(图源:百度地图迁徙)
看看用电量:6月当月,第三产业用电量46.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9.2%。
广州的消费正在“燃”起来,还会继续“燃”下去。
反弹是要用钞票来顶住信心的,是要用钞票来开路的,因此,广州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至关重要。
上半年,广州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工业投资增长21.9%。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躬身入场,开始干活了。
钞票从哪里来?对于广州这样的外贸大市来说,钞票从全世界来。
看看广州的外贸数据,也是一个杀出重围的态势:
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5450.1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1个百分点。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出口3270.4亿元,增长17.9%。
广州南沙港
数据并不枯燥,这样的增长说明至少广州外贸这个链条上的人们开始有越来越多活干了,这很重要。
我非常关注的数据之一是广州人是否愿意贷款,因为你只是存钱,而不肯贷款,资产负债表持续萎缩,这是不行的。
上半年,广州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8%。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5.95万亿元,增长9.9%。其中,存款余额8.57万亿元,增长9.8%;贷款余额7.38万亿元,增长10.2%。
贷款余额和增速都超过了存款,这让人稍感心安。说什么都是白扯,敢贷款才算是有胆。
最近是暑假时段,我乘坐网约车出行的时候,司机总是在抱怨堵车的问题:“车太多了,乌泱泱哪里都是人”。
广州南站
实际上,上半年广州的交通数据就预示了这样的趋势,如今不过是延续:
上半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客运量14186.19万人次,增长70.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5.3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这个大行业也在发动凌厉的反弹攻势。
广州经济大反弹的后劲如何?这才是我最关心的。
广州近期增加的“重磅武器”不少,请容我一一列出“清单”:
首先是“抢人”。近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一份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意见的通告。同时满足全日制大专学历等三个条件,即可入户广州。
三个条件分别是:
拥有国内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学历(无学士学位),或拥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学历,或技师学院全日制预备技师班、全日制高级工班毕业人员;
申报时年龄在28周岁及以下;
申报时须在差别化入户实施范围区域内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
差别化入户政策仅限增城、从化、花都、南沙、黄埔、白云、番禺等7个区域。
这是广州首次将入户门槛降至大专,而且精准瞄准“28周岁及以下”,这后面对应的当然就是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住房需求,这些年轻人本来就在广州工作。
我认为逐渐放低门槛,让更多人能分享一线城市的资源,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就未来而言,肯定是双赢。
所以,广州的常住人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在人口数据剧烈变化的大背景下,得人口者得经济增速和高质量发展,这个道理很简单。
另外,我提醒大家去回溯关注一个广州的重要会议:
7月23日,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这是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自6月16日上任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也是一个定广州大方向和下一步发展策略的会议。
这个会议很务实,三大动力活力、12个领域在展示“干货”。
诚如我此前在抱朴财经所论述过的,郭永航在任深圳盐田区委书记以及珠海市委书记的时段都交出了“高分答卷”,他的“秘诀”就是有改革锐气,而且有执行力,一定要落实。
所以,你如果忽略了“三大动力活力”以及“12个领域”,就很难前瞻到广州的未来,政策定调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就不用我说了。
三大动力活力是:改革、开放、创新。
从郭永航过往履历、言行、政绩来看,这三个大家很熟悉的词语其实昭示了广州人义无反顾、向前冲锋的决心和勇气。
这是广州经济持续大反弹的三声嘹亮号角,我相信结果只有一个:大获全胜。
推动12个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包括:
要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要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要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
要持续强化中心城市门户枢纽功能;
要全力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要全面增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
要深入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
要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
要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
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
我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6月29日至7月3日,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长郭永航曾率广州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义乌市、福建省厦门市学习考察。
这12个领域中的一些思路和这一考察活动有相当的关联性,其中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与上海之行有关,“百千万”工程、城市规划等与杭州之行有关,强化中心城市门户枢纽功能的交通部分与义乌之行有关,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等与厦门之行有关,当然,还有其他,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广州经济不但已经取得了大反弹的阶段性成果,数据与趋势也已清晰可见。
而且,还有三大动力活力和12个领域的奋力拓展前行,虽然是艰苦卓绝的经济建设进程,我依然相信广州会在未来捷报频传。
被誉为“中国戏圣”和“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曾如此吟诵广州:
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
广州的未来拼的是实力、勇气、决心与智慧,是的,“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