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就发火咋办?心理咨询师妈妈教你3步骤,帮孩子建立强大心理

2023-08-15   陪宝宝写日记

原标题:失败就发火咋办?心理咨询师妈妈教你3步骤,帮孩子建立强大心理

有一天,带二宝去参加校外的乒乓球比赛,第一场、第二场都落败,表情越来越严肃的他紧接着打第三场,我在场边只想替他加油打气一下,当他得分的时候就喊了“好球”,失分时喊了“没关系,加油”,中场过后,分数落败的二宝竟然对着场边的我大声斥责:“都是你喊的,我打不好都是你害的,不要喊了!”我生气回他:“我做错了什么了吗?我离开就是!”接着悻悻然离开场上,到场边休息区冷静。

第三场打完,二宝则走到休息区,坐在我的旁边,我淡淡告诉他:“我知道你输球很挫折、很生气!但我被你骂很不好受,所以我刚刚需要在这里冷静。”“你现在一定还是很生气,我只想跟你确认的是,你刚刚是真的气我吗?还是气你自己?”二宝低沉、小声地回答:“是自己!”

我听完,转身问他:“那我可以抱抱你吗?”二宝点头,抱完后我接着说:“谢谢你愿意过来跟我说话,也让我知道你的生气怎么了,那现在还是有些挫折、沮丧的你还愿意打球吗?不过为了不让你有压力,我还是会坐在这里,等你打完球。”

然而,刚好站在旁边且听到我们对话的一对夫妻,非常热心地对着二宝说:“输球很正常啊!再努力练习,把球打好就好!”

的确,成长过程中,有大大小小的比赛,举凡课业、科学、运动、音乐、美术……竞赛过程中总是有人赢、有人输,谚语教我们“失败为成功之母”、“胜不骄、败不馁”,意谓着输家为了未来的成功,不用气馁,因此我们总习惯对孩子说‘再努力”、“继续加油”,看似正向积极的历程,却避开了“挫折的调适”。

不管是从心理师或母亲的角度来看,我都认为父母“跟着孩子经历失败、挫折调适”是成长过程中最棒的礼物。

从心理咨询师立场,因为临床上看太多案例,他们生命出现挫败而出现情绪调适困难,回溯大部分的童年成长经验,当他们面对失败时,都是不被允许情绪的表达,甚至用更强大的理性逻辑来说服自己,或是以过度努力的方式去度过当下的困境,因而导致长大后他们出现挫折调适的困难。

另外,从母亲的角色来看,我体会到在亲子关系中,挫败是一个可以促发脆弱与无助的时刻,是一个允许情绪表达、靠近关系的机会,也是教导孩子自主的好时机。

失败就发火咋办?心理咨询师妈妈教你3步骤,帮孩子建立强大心理。

以下提供“停、看、听”三步骤原则,帮助孩子一起练习“挫折调适力”:

“停”,先沉淀一下

孩子遇上失败的反应不尽相同,可能像二宝一样“觉得是别人害的、生气别人、生气自己”;有人是“沮丧、伤心、哭了”;有人可能是“害怕、逃避、放弃比赛”;也有人是“极度冷静、若无其事”……

不管孩子的反应是什么,都是一个不安的讯号,母职的天性使然,很容易一觉察到这些情绪警铃,就急着想要保护孩子或是解决问题,此时容易落入“孩子需要我”的陷阱中,而忽略了父母自己的需求,也忘了孩子本身所拥有的情绪调节能力。

故当孩子的挫折情绪讯号出现时,第一步可能要先停下来,不要立即“上钩”,而是沉淀自己的状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现在心情如何?是否也感到挫折、沮丧、生气?

先感受自己的情绪,也是帮助孩子辨识自己情绪的第一步,但如果不太清楚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关系,可以闭上眼睛,去感觉自己的身体是否有哪个部位比较不舒服,可能是心跳或呼吸比平常快、胸口有点闷闷的……先从身体的感受去连结心情。

·我的挫折感怎么来的?是我自己的?还是孩子的?

这个答案很关键,因为我知道很多父母、也包括我自己,在面对孩子失败的挫折感,不见得来自孩子的失落反应,更多的部分是自己的挫折,包括期待落空的心情,或无法达到亲职角色的规条有关。

·检视自己对孩子“成功”的期待?

关于这次的事件,你对孩子的“成功条件”早有期待,如:我希望他可以得到前三名、希望他可以考90分、希望他可以晋级决赛……倘若这个期待与孩子的期待不符合,甚至高于孩子的期待,孩子可能会因为不能符合父母亲期待而更为挫折,甚至不敢分享自己真实的心情。

·检视自己对“完美照顾者”的规条?

自己是否有“完美的母亲’的框架?如:”我要鼓励他才是好妈妈’、”我要帮他做xxx(事情)才称职“。很多时候母亲与孩子的情绪‘共生’,认为一定要替孩子的情绪负责,这样可能会让孩子无法学会对自己情绪负责。其实,母亲要相信孩子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就像婴儿时期会自己啃手来安抚自己。

·我现在的能量如何?

如果现在的你是疲累、烦躁、提不起劲、也在自己的挫折中,可能不太适合陪孩子一起调适他的挫折的时刻。建议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挫折,但我现在状况不好,也需要冷静休息一下,我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跟你聊吗?

“看”,观察孩子的调适力

孩子面对挫折的反应不一定相同,从心理学者萨提尔冰山理论中的“求生存姿态”,可以观察孩子在挫折压力下所呈现的沟通方式,这些沟通姿态都是为了维护自尊、避免让自己更痛苦的方式,你看看孩子较属于哪一型:

l ·讨好型

这类型的孩子不断试图取悦他人,常觉得自己不好、都是自己的错、觉得自己很可怜、容易退缩、别人说的都是对的。这类孩子常见的经典反应就是会不断向妈妈道歉,希望妈妈可以原谅自己,或是一直观察妈妈的反应,生怕妈妈生气或不理他。

l ·指责型

这类型的孩子经常去找别人的错误,为自己辩护,要别人为自己所承受的一切负责。觉得自己没错,都是别人的错、常爱批评别人、或对别人具攻击性。通常在语言中都是出现“都是别人害的”。二宝就属此类型。

l ·超理智型

这类型的孩子会超乎常人的冷静,看不太出来情绪变化,经常会用“逻辑分析’去判断发生的事情,以避免自己情绪化,也不太喜欢别人情绪化。通常只能听得进去“道理”,很多资优孩子就常善用自己的理智,去合理化自己的挫败。

l ·打岔型

这类型的孩子通常被形容为“天真浪漫”,任何事都一副无关紧要的样子,所以遇到挫折的时候,感觉上较乐观,但实际上是很会转移话题,以回避自己的挫折。

l ·一致型

此类的孩子是能够真诚地自我表达者,能够为自己负责,以不逃避的态度重视自己及别人的感受,去传达真实的心情及需要。

不管你的孩子比较偏向哪一种类型,都没关系,重点是要知道他们调适、因应压力的方式。

先去观察、辨识孩子的求生存姿态,如果他们目前无法一致性的表达,也代表他们还在保护自尊,所以只要能跟孩子好好相处、倾听心声、真诚地表达,也就可以慢慢练习“一致型‘表达。

“听’,倾听他的心情及需求

挫折调适最终的目标,是帮助孩子能真诚地自我表达,并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父母可以从好好地倾听孩子的心情开始,不管他说什么都好,重点是孩子愿意与父母分享挫折或困境。当心情被好好听到,孩子内在想被人肯定、在乎与被爱的需求才能得满足。

真正的“听”,要用“耳”、用“目”、更要用“心”,是专注的、不能有干扰的。

若要建立对话的空间,就请放下手机、把手边的事务放在一旁,专注地耳朵听、眼睛看、并去感受孩子的表达,可以用“我听(看)到……我猜你的心情很……”作为回应的方式。

在此也再度分享二宝乒乓球比赛后来的对话历程,透过听、提问、简单的情绪回应,帮助他整理自己的“挫折调适力”:

面对情绪表达,孩子可能不太会精准,所以我们只要像照镜子一样,反映他的状态就好,让他知道他的转变以及如何调适过来的特质。若是无法调适的话,可能孩子陷入比较深的自责或低落的情绪状态,先观察一段时间,倘若透过亲子对话仍无法调适过来,可能就需要找信任的师长或辅导人员帮忙。

“停”是最难的步骤

在“停看听”原则中,其实“停”是最难的步骤,因为照顾者看到孩子面对挫折,仿佛就像看到孩子落水一样,你怎么舍得不救呢?往往本能的介入处理,却抹煞了孩子面对挫折的调适能力及自主性。

其实,大部分孩子遇上的生活挫折或失败经验,用“跌倒”可能更为适切,如果独立走路是一个必经的历程,那父母就要学习放手,不能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经验跌倒后自己仍可以站起来,也能够往前迈进。

总归来说,帮助孩子挫折调适最重要就是适时放手,这对母亲而言更是不容易,既然“挫折调适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棒的礼物,邀请身为母亲角色的你,请先停下来,与“孩子需要我”的陷阱脱钩,并且内心告诉自己“我不是完美的母亲,但我已经够好了”,这是一个自我欣赏的语言,同时也是一份送给自己的礼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