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元代文学家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传》及相关史料记载,今邢台籍的唐代才子有4人。唐代时期州治位于今邢台市的有邢州、贝州,这4位才子便分别出自邢州和贝州。
1、海内名士一张祜
姓名:张祜
籍贯:贝州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
著作:《全唐诗》收录诗歌349首
代表作:《何满子 》
名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诗人杜牧有一首诗赠给张祜说:“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唐才子传》有记。
经典作品:
《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侠士》
太行岭上三尺雪,崖涯袖中三尺铁。
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门便与妻儿别。
《题金陵津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张祜的铜像和《题金陵津渡》
《宫词》
2、咸通才子一张蠙
姓名:张蠙
籍贯:贝州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
出身:进士、金堂令
代表作:《登单于台 》
名句: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
张蠙,字象文,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唐代著名诗人、才子。
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一句,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王衍与后徐氏游大慈寺,见壁间题句:“墙头细雨垂织草,水面岂风聚落花。”爱赏久之。询知为蠙作,因给礼令以诗进。蠙上二篇,尤为叹赏。将召掌制诰,为人所谗,止赐白金千两。蠙擅长律诗,以写边塞风光见长。诗歌境界开阔,语言浑朴。蠙著有诗集二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唐才子传》有记。
经典作品:
登单于台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钱塘夜宴留别郡守
四方骚动一州安,夜列樽罍伴客欢。
觱栗调高山阁迥,虾蟆更促海声寒。
屏间佩响藏歌妓,幕外刀光立从官。
沈醉不愁归棹远,晚风吹上子陵滩。
投所知
十五年看帝里春,一枝头白未酬身。
自闻离乱开公道,渐数孤平少屈人。
劣马再寻商岭路,扁舟重寄越溪滨。
省郎门似龙门峻,应借风雷变涸鳞。
夏日题老将林亭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3、田园诗人一常建
姓名:常建
籍贯:邢州(今邢台市)
出身:进士、盱眙尉
代表作:《题破山寺后禅院》
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籍贯邢州(今邢台市),(元代的《唐才子传》记为长安人,但根据相关墓碑知其为邢州人,游历在长安),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常建是唐代邢州籍的诗人,字号不详,长期游历长安。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并举“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宿王昌龄隐处》)等句,称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将军墓》,认为善叙悲怨,胜过潘岳。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这在占相当比重的边塞诗中尤为明显。有《常建集》。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常建其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沦于一尉,士论悲之。诗一卷。《唐才子传》有记。
经典作品: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落第长安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写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江上琴兴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塞下曲之一
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 兵气销为日月光。
4、民生诗人一于𣸣
姓名:于𣸣
籍贯:邢州尧山县(今邢台市隆尧县)
出身:进士、泗州判官
作品:《于𣸣诗集》
代表作:古宴曲、辛苦吟
名句: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于𣸣,字子漪,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后游历至京兆(今陕西西安)。会昌末应进士举,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方得进士及第,终泗州判官。善以古风体为诗,一反“拘束声律而入轻浮”的唐代声律诗之风。曾“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以矫弊俗”,自号“逸诗”。 于𣸣现存诗仅四十五首,收录于《全唐诗》599卷中。论及晚唐诗坛,于𣸣并不为时人所重,但他却是一位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的诗人。其作品古朴无华,明快直切,显受汉魏乐府及中唐张籍、王建、白居易影响,与曹邺、刘驾等形成晚唐诗歌一个流派。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谓诸诗人“其源似并出孟东野,洗剥到极净极真,不觉成此一体”,其诗“多有惬心句,堪击节”。其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诗,占居多一半比重,较同一流派诗人如曹邺,显得更有分量。 代表作有《苦辛吟》《田翁叹》《陇头水》等,今传《于𣸣诗集》一卷。生平事迹散见于《新唐书》卷七二、《唐诗纪事》卷六一、《唐才子传》卷八。今人梁超然、毛水清有《于𣸣诗注》。
古宴曲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绮色。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辛苦吟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里中女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赠太行开路者》
手㔉太行山,心齐太行巅。
㔉尽太行险,君心更摩天。
何如回苦辛,自凿东皋田。
除了上述四位才子,《唐才子传》中还记有一人叫张众甫,京口人。但《全唐诗》记载张众甫为清河人,这里简录供参考:
张众甫[唐](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子初,清河人。(唐才子传云:京口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元年前后在世。官河南寿安县尉。罢秩乔居云阳。后拜监察御史,为淮甯军从事。(唐才子传云:“隐居不务进取,与皇甫御史友善,……时官亦有征辟者,守死善道,卒不就”,与此似为截然二人。此从全唐诗)众甫诗多为五言,传世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