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聚焦”探秘番地事件革命遗址(图)

2019-07-22     陕西网韩城

过去,芝阳镇赵峰村被人们熟知,是因为这里是北鼎塬花椒产业示范基地,产的大红袍花椒色泽鲜艳、颗粒饱满;而如今,赵峰村再一次“声名鹊起”,吸引着更多人走进它、了解它,是因为韩城市又一党员教育基地——番地事件革命遗址在这里揭牌。



永葆党性

7月1日,市委书记褚锦锋带领市委常委班子成员来到芝阳镇番地事件革命遗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纪念建党98周年主题党建活动,为党员教育基地揭牌。历经大半年时间的精心修复、打造,番地事件革命遗址终于解开了神秘的面纱,成为继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范家庄第一党支部、芝阳镇东英村等之后的又一党员教育基地。随后,全市党员干部纷纷走进这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聆听红色故事

拨回时针,重温历史。据村委会主任马小平介绍,番地事件发生于1936年2月29日晚,“中国工农红军陕东游击支队”三、四中队宿营在西番地(后合并至赵峰村),拂晓时遭到敌保安团的包围偷袭,在第三中队队长王作栋同志的带领下进行突围,5名革命战士壮烈牺牲,3名战士遭敌逮捕后,在狱中坚贞不屈,终被敌杀害,英勇就义。



革命遗址外景

伴着弥漫村中的椒香,沿着巷道一直往南走,几经转弯,不一会儿,番地事件革命遗址映入眼帘。走进院子,座北朝南的两面窑洞,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陕东游击支队”三、四中队的宿营地,里面摆设着那个年代的农具、桌子、土炕;东房两间纪念厅是这个遗址的“核心”,陈列着番地事件的相关文献资料,游击队员作战用过的马刀、土枪等,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革命实物,向人们展示了那段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讲述着红军战士忠于革命、不惧牺牲的英雄壮举。






英烈事迹展示

芝阳镇党委副书记张亚涛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份,番地事件革命遗址的修复、打造工作拉开序幕,在市委组织部的多次指导下,基地于今年7月1日揭牌。“随后还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升讲解员水平,开展党员干部现场教学活动,同时依托资源发展红色旅游,让其成为增加村民收入的新渠道。”他说。



参观学习

韩城,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丰富红色资源的热土。从1927年第一个地下党组织范家庄支部成立,到1928年成立中共韩城临时县委;从党在韩城第一支武装力量的诞生,到“高家坡暴动”“番地事件”,再到韩城两次解放,红色基因始终薪火相传。1937年,八路军主力从韩城芝川渡口东渡黄河出师抗日,韩城老百姓送来米面作军粮,卸下门板铺路面,筹集船只渡黄河等,留下许多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铭记历史,继续前行,如今,随着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范家庄第一党支部、番地事件革命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的相继修复、揭牌,已然为韩城市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精神富矿和动力源泉。

来源:韩城日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e6gGGwBmyVoG_1Zsu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