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亦难:中国殡葬专利世界第一、每平米76万高价墓、海葬也不自由

2023-04-07     瑜说还休

原标题:死亦难:中国殡葬专利世界第一、每平米76万高价墓、海葬也不自由

在2023年的清明节期间,与之相关的三条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感叹:活着不易,死亦难!

其一,有媒体报道称,福建一男子欲乘船出海,被船主发现怀抱一盒子为骨灰盒,因此拒绝带其出海,男子则将骨灰投入海中,船主报警后,男子被警察带走调查处理……

其二,九派新闻报道称:按照“企知道专利库”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在棺材、墓碑、花圈等各类殡葬上的专利数至少超过9300个,数量稳居世界第一。

除了棺材之外,我国在墓碑、骨灰盒、花圈等主要殡葬用品上的专利数也均居全球第一;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在棺材的专利上累计有822条,占全球总数的38%;墓碑累计专利数有2146条,占全球总数的30%;骨灰盒的累计专利共有4291条,占比全球总数的50%。

其三,4月5日,据21世界商业评论报道,上海松鹤园今年3月中旬开售的新墓区,有面积0.6平方米的单/双穴墓,售价34.18万元;同面积的三穴墓,售价45.78万元。若换算成每平方米的价格,高达每平76万元,远高于上海市中心房价。

……

清明节期间的这三大相关新闻,读后令人有种别样的感受——那就是令活人也会有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活着本易,其实死亦难啊!

本来,像专利数世界第一,应该是挺令人高兴的事,但当这是“殡葬专利”时,就难免令人意兴阑珊了——在殡葬业上,竟能钻究出如此多的专利,其实目的就是为了拿国人最为看重的死亡一事,来挣更多活人的钱而已,而其他方面的意义又能还有多少呢?其推动美好生活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也是寥寥无几了吧?

相反,如果是我们在推动人类进步、令社会生活更为美好的专利有更多的世界第一,是不是要比这个“殡葬专利世界第一”要令人开心、自豪得多呢?——因为,这样的专利越多,其实正代表着中国人死后的代价更高了!

殡葬专利世界第一,之所以并不让人感到自豪和有幸福感,其原因,就是市场上挤破了头研究出如此多的专利,并不是什么科技进步的发明创造,而纯粹就是为了多赚钱,多利用死人从而掏空活人的腰包而已!

而对于“海葬也不自由”的问题,据新闻中称:这是为了加强管理,避免相关生命安全案件发生、环境保护、海洋管理等,所以,即使是令人感觉相对自由的海葬,也不是你想葬就能葬了,还得有什么火化证明、申请、批准文书及集体海葬等才行,且选择定制的海葬仪式,花费也是不菲,一般价格在3800元至15800元之间——这是不是令那些曾希望死后自由海葬的朋友,也有点望而却步了呢?

类似“墓地每平76万元,远高于上海市中心房价”的消息,早已不是什么大新闻了——“死不起”的感叹,早就在高价墓地的新闻不断中此起彼伏了。

这其实说明,非常重视孝道文化的我们,其实正在一个走偏的路上——一方面是所谓的孝敬,已异化成“只是为了活人的脸面”,市场争相让殡葬高价化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觑准了活人之间爱攀比、要面子,而真正的孝敬文化内涵并未随之增加!

另一方面,殡葬市场正是利用了活人在孝敬、殡葬中的这种要面子、爱攀比的心理,于是不断抬升殡葬的价格,出现了死之不易、甚至难于活着的现象。

本来,像有着传统土葬习惯的中国,为了移风易俗改革为火葬,但事实上,在火葬方面花费也并不少。

火化后的埋葬费用方面,也并不能省下,反而更多;甚至比农村的传统土葬花费还多,且农村火化后,也要再次进行土葬,所谓的节省土地之目标也未达到……所有这些,都成了中国殡葬中的一种怪现象、怪循环,但似乎又一直无解。

如此“活着本不易,死了或更难”的现象,何时能得到破解?也成了国人心中的一大死结——这既需要国人清除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攀比心理,更要求国家及全社会一道构建真正移风易俗的节省、节约、环保、便民的殡葬市场、殡葬习惯,才能不让活人面对死亡一事时,还会有悲从中来的感觉……【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daf77113ab195f90e624574482c1f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