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驱

2022-08-05     樱桃谈娱乐

原标题:二战德国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驱

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是二战德国早期开发的大口径装备,虽然威力巨大,但本身并不成熟,在试生产了2辆之后就放弃了,它们的一些设计经验则用于后期的相关设备身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算是开山鼻祖了。

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

最早的德国坦克歼击车

虽然二战德国最早服役的坦克歼击车,是用一号坦克底盘改装的黄鼠狼1,但是真正从设计上来讲,早在1935年左右,元首就提出了研制自行火炮的想法,在1939年9月,使用现成装甲底盘搭载105或者128毫米口径火炮的坦克歼击车思路就已经提出,当时二战才刚刚爆发几天。

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安装如此大口径的坦克歼击车,或者叫自行反坦克炮,思路本身还是很超前的,当时世界主流的反坦克炮不过是37毫米、45毫米,或者英军的QF2磅炮(40毫米)。安装超大口径火炮,一是考虑到未来装甲升级的需要,另一个则是当成突击炮,为步兵扫清进攻的障碍。

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

在二战初期,德军手中可以承载重炮的装甲底盘稀缺,用于反坦克的加农炮和支援步兵的步兵炮有很大差异,一号、二号坦克的小身板根本扛不起,用来安装76.2毫米炮都有点勉强。

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

最后设计师选择了K18型52倍径105毫米炮,该炮能够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30°倾斜角放置的111毫米钢装甲,或者垂直放置的133毫米钢装甲,100米距离上能击穿垂直164毫米钢装甲,比后来的“虎”式坦克还强。

底盘则选择了当时已经成熟的四号A型底盘,使用一台迈巴赫HL120TRM型引擎,输出功率300马力,最大行驶速度40千米每小时。

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

战斗部设置在底盘中后部,延中轴线布置火炮,固定式炮塔,顶部后方敞开式,前方驾驶室有突出的装甲保护,整体上来说防护力不强,正面最大装甲厚度50毫米,侧面20毫米,最薄处只有10毫米。

尽管火炮成功的装上了底盘,但是考虑到巨大的后坐力,火炮增设了一个巨大的双室制退器,同时左右射界只有区区左右各8°,俯仰角度在-10°~15°。辅助武器为一挺车内携带的MG34型7.62毫米机枪,另有3支冲锋枪,它们都需要乘员探出身子使用,敌步兵靠近后在高大的坦克上反击无异于自寻死路,只能算是基本的防御。

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

大麦克斯的服役

原型车在1941年3月底完成,并向元首做了展示,被命名为Dickermax(大麦克斯)元首要求兵工厂以此为基础,研发一种超重型的坦克歼击车。

同年,仅生产了2辆的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被派往苏德战场,隶属于521装甲营,用实战来检验该车的性能。实战中一辆因为弹药殉爆被毁,另一辆受损后运至马格德堡,后来记录消失。

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

前线部队对大麦克斯的评价不高,首先该车机动性很差,尤其是越野机动不如其他装甲车辆,引擎和传动部件故障率高,炮口火焰大,缺乏车载自卫轻武器。另一方面,士兵们对大麦克斯的105毫米主炮赞赏有加,认为他是对付苏军坦克、混凝土碉堡的有力武器,能轻易击穿T-34和KV-1等坦克。

被毁的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

虽然大麦克斯没能得到量产,只在前线有限的服役,但是它的许多设计经验和使用经验得到传承,之后德国开始研究“犀牛”自行反坦克炮和“猎豹”坦克歼击车,可以看到的是后两者比起大麦克斯来说要成功得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d598ef3a2524e74b0df598b6a7c4d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