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2岁,退休金6000,退休半年就后悔:早知这么苦,不如去上班

2023-01-14   急诊室老苗

原标题:我62岁,退休金6000,退休半年就后悔:早知这么苦,不如去上班

时间自由,分配自主,没事和老朋友们谈天说地,有时间全国各地游玩,这可能是很多人畅想的退休生活。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很“骨感”,很多老人退休之后,日子过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如意。

小区里有位陈阿姨,已经退休整整7年了,她本以为退休以后能好好歇一歇,可谁知道,退休后的生活竟然比上班还难熬。

62岁老人退休半年就后悔:上班好过在家当保姆

前些年刚退休的时候,很多朋友羡慕陈阿姨的退休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闲着去逛逛超市、跳跳广场舞,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像她们还要上班打卡,生活都被限制住了。

起初陈阿姨也确实很享受这样的日子,觉得还是退休好,有着将近6000的退休金,不愁吃不愁喝,心情愉悦,整个人都容光焕发。

可好景不长,还不到半年,陈阿姨的好日子“到头”了。

儿媳生了个大孙子,陈阿姨作为孩子奶奶,自然免不了忙前忙后,帮着照顾孩子,一来二去就住到了儿子家里,专门带娃。

虽说累是累了点,但想到儿子儿媳工作都忙,又是自己的亲孙子,陈阿姨也没什么怨言,带娃劳心劳力,比当初年轻时带自己的孩子还上心。

然而,同住一个屋檐下,又有孩子需要照顾,婆媳俩哪能没有矛盾。

有时候儿媳一着急,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陈阿姨就是一通数落,陈阿姨心里有苦说不出,为了家庭和睦,总是一忍再忍、一退再退。

表面上,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和和睦睦,儿子孙子常伴身边,陈阿姨享受的是天伦之乐,但个中滋味只有陈阿姨自己清楚,陈阿姨私下跟人吐槽:这退休生活和24小时的保姆基本没啥区别,还不如回去上班呢。

送走孩子迎来老人,退休生活苦不堪言

4年时间过去,小孙子上了幼儿园,陈阿姨总算是能够“功成身退”,逃脱孩子的束缚了。

可送走孩子又迎来老人,老家的婆婆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必须得有人照顾。

陈阿姨的爱人有个弟弟,因为生活在老家,所以老人原本是由小叔子夫妻俩帮着伺候的,陈阿姨家每月出600元钱孝敬老人,之前这些年一直如此。

但随着老人生病,彻底离不开人了,小叔子夫妻俩开始不乐意了,动不动就埋怨陈阿姨和爱人每个月就出那么点钱,现在老人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也不帮忙伺候。

因为爱人还有两年时间才退休,于是经过一番扯皮之后,陈阿姨只好急匆匆地赶回老家,跟弟媳妇俩人换着伺候婆婆,过得比当初带孩子也强不了多少。

婆婆老年痴呆的情况很严重,有时候甚至认不出来陈阿姨是谁,时而正常时而癫狂,正常情况下还好,可一旦发病,比六七岁的孩子还要淘气,动不动就把饭吐一地,甚至还会拉裤子,经常要让陈阿姨亲手洗脏衣服。

而除了婆婆难以伺候之外,与弟媳妇的矛盾也让陈阿姨苦不堪言,弟媳妇整天话里话外满满都是抱怨,平时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给她脸色看,借住在人家家里,陈阿姨可谓是度日如年,只盼着这种日子早点结束。

退休生活比想象中难过得多

中国式老人,大多数都是“奉献型”。

年轻时为了子女付出一腔热血,好不容易退休了,生活重心也基本离不开孩子,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老人的退休生活不可能太自由。

就像陈阿姨的经历一样,退休不过半年,就半自愿半被迫地成为了儿子家的“保姆”,24小时帮着照顾孩子,好不容易安生了,婆婆又生病,劳累也是在所难免。

事实上,退休后生活的舒心与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身的心态,以及对子女的教育。

如果老人以奉献为乐,本身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那么对她们而言,退休后帮子女照顾照顾孩子,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

反之如果老人退休后打算好好歇一歇,不打算帮子女带娃,那么就要更加注重对子女从小的教育,要让孩子懂得责任和感恩,别让他们因为习惯了父母的付出,就把这种付出当做理所应当。否则等到自己晚年的时候,自己的付出和子女的期望不匹配,那导致家庭矛盾就成了必然。

结语:

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要想退休后能过得轻松些,年轻时就要提前规划。

当然,身为子女也应该明白,老人帮忙带娃是情分不是义务,父母辛辛苦苦大半辈子,退休后要尽量让他们歇一歇,别苛求太多。

今日话题:你对陈阿姨的经历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