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车与特供车,简直就是个玄学话题。上周是我负责后台的回复,和一位读者因为全新蒙迪欧之间展开了如何看待特供车的对谈。
我们输出内容从来不为说服谁,对于一款车可以有自己的热爱,但传播对待一个事物的认知却需要足够的理性和客观。
我们就以这位粉丝的提问,写个详细的问答文章。这哥们,很像是全球车型的原教旨主义者。
“真的蒙迪欧都不再换代了”
这句话认同,福特就是去轿车化。基本放弃了轿车产品线,特别是在美国本土市场。林肯的大陆、MKZ都相继停产了,也就不可能继续换代保持革新。
很多美系品牌都在美国本土市场“去轿车化”,比如美产凯迪拉克CT6已经停产。为什么去轿车化,原因在于汽车品牌应该根据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大家都不买你轿车产品,你接着搞岂不是吃力不讨好,浪费钱?
“新蒙迪欧和林肯Z,不就是国产车”
这句话信息比较丰富,我觉得有个核心概念要先区分。
往往我们说的“国产车”实质上指的是“自主品牌”或者是“华系品牌”,而不是对应“进口”的生产方式。也就是国产、进口为一组词。总说国产如何如何,合资如何如何,表达欠妥,毕竟合资品牌的车型都是“国产”。
所以新蒙迪欧、林肯Z、还有EVOS都是国产车,生产属性上的国产车。
“自己贴福特牌的中国特供车?根本不是全球车型”
贴牌:我是这么理解汽车圈里的贴牌,比如曾经还属于通用欧宝,是通用重要的研发中心之一。
欧宝旗下的英速亚,就在很多国家或地区进行贴牌销售,比如在中国市场销售则是别克君威,在英国市场则是沃克斯豪尔英速亚,在澳大利亚市场为霍顿准将。
还有咱们的神车五菱宏光,卖给印度市场就改成了雪佛兰Enjoy。丰田RAV4(荣放)在泰国市场,则是悬挂铃木车标改为A-Cross。
贴牌再细化,上文提到的通用算是集团内部对一款车的市场销售需要,终究还是在技术层面有联系的。
另外一种极端就是像“南极人”一样,疯狂授权商标赚钱,产品层面几乎是八竿子打不着。
其实当年宝沃就是这个路数,福田自己把车造的再好也没用,挂福田标肯定没人买,那就花500万欧元买个沉寂50多年的宝沃品牌。
那新蒙迪欧、林肯Z,算不算是一种贴牌车?
它就是来自于福特的C2平台,而上一代蒙迪欧则是来自福特的C1平台,相比之下平台还升级了。C2同平台的车型还有,福克斯、锐际、冒险家、烈马运动版(它和非车载的烈马不是一个车)。三大件也是福特的最新技术,怎么就成了贴牌车?
如果说长安福特把长安的CS75直接挂上福特标卖,那就是毫无疑问的贴牌车。还有个更鲜活的例子,上汽大众凌渡也是一款特供车,且是MQB平台在中国市场第一款落地的产品,也没见说凌渡是贴牌车。
聊完贴牌,全球车与特供车核心差异在于“血统论”,但工业生产不是生儿育女,血统论的背后应该是制造技术。
我倾向于把“全球车”定义为决定一台车底线在哪。因为即便是全球车,除非德国宝马生产的5系直接原装进口到中国市场,这才是原汁原味“全程冷链”的全球车。
或者是直接从德国进口全部零配件,到国内CKD组装,那组装的工人也得全是德国人才行(这句是反讽)。
华晨宝马产的总会不一样,其不一样来自于材料供应商、组装工艺、配置等等,而且不一定就是我们造的国产宝马就一定差,反而在某些装配工艺方面还更好。我有信心中国工人装配的X5长轴版的水平,绝对超过老美。
另外怎么去把控全球的宝马5系产品呢,还得是靠宝马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接着说怎么认定是特供车?就是来自A国或地区的B品牌的C车型,历史上本土从来不卖,只在中国市场产销。
简单一点就是去本田日本官网看,找不到凌派,那凌派大概率就是特供车,凌派也确实是。特供车的潜台词就是技术不先进,用料不厚道,这也不一定。
所以认定谁是全球车型或者是特供车型简单,但实质上好与坏还得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阿特兹是全球车型,不耽误后期版的异响。
杭州的KFC有小笼包,好家伙这绝对是特供包,不过味道属实不咋地,能说特供小笼包有错?只是做得不好吃罢了。别盲目相信全球车型好,也别对特供车就戴有色眼镜,特供车也分三六九等。
“国产特供车就别叫蒙迪欧,跟蒙迪欧没有关系,这不是忽悠消费者吗?”
这篇文章不是给长安福特洗白,而是希望我可以把我的思维方式和大家分享。为什么长安福特\林肯,自己把新蒙迪欧和Z搞出来,还不因为福特“去轿车化”?
总店不让卖蛋炒饭,可是中国市场有很多人爱吃蛋炒饭,白白放弃这个市场?后厨啥都有,那就自己炒一份出来,在菜单上保留住。
这台车为什么叫蒙迪欧?好家伙,长安福特轿车领域曾经有过辉煌的就是福克斯和蒙迪欧,当然要命名延续蒙迪欧,搞个新名称出来,消费者又得重新接纳,这个太费时间。
如果产品本身真的好,那蒙迪欧的车型名称绝对是好辅助。如果产品不行,就叫个一点群众基础都没的名字,岂不是凉凉。
再有就是两代车型之间的关系,如何去界定?设计的延续?核心硬件的进化?这些新蒙迪欧都做到了。
其实说白了这层关系就是厂商定的,好比设计团队出了3套全新蒙迪欧的设计方案,其实这三个都是蒙迪欧,但最终敲定的方案,是我们能见到的蒙迪欧。2代车型的传承不是嫡长子继承制,就单纯是工业产品的一次迭代,厂商赋予了它继承了蒙迪欧的使命。
你觉得没关系,无非是这个厂商不是美国福特发布的全球车型,而是长安福特,那反问一句长安福特不是福特吗?那长安福特卖的所有车型都有欺诈的嫌疑,那合资企业一个也跑不了。
我觉得是存在截图留言当中的情况,但是不能以偏概全。
如果只要特供车就是这样。我认为这是合资车企几十年来的耻辱,跟着这个外方学会了什么?除了赚钱,啥也不会了?本土团队就那么垃圾吗?咱得中性,预设立场就那啥了。还是回归理性,就车论车。
我们再看如今越来越出色的中国品牌的车型,很多都难以称之为“全球车”,但各方面做得也不错,难不成全是背后找到外国工程师团队的贡献。那背后的逻辑就是咱们自己就造不好车,只配做代工厂和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