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掘一座二千年前的“水墓”,挖出奇异器物,怀疑为通灵工具
1978年,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曾侯乙墓被意外发现,从而揭开了一个震惊世界考古大发现。
这座古墓的开启,使小小的湖北省随州市一下子飚升成为了中外闻名的旅游城市,名扬四海。
曾侯乙墓中一共出土了各种各样的文物15404件,特别是全套的编钟、编磬等乐器是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除此之外,还出土了青铜尊盘、青铜冰鉴、战国竹简等稀世的文物更是引人注目,这些制作精美的文物证明了我国在2000多年前的文化和科技,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根据专家的检测与考证,发现其中的许多青铜器的制作,都是采用了已经失传了2000多年的失蜡法来铸造而成的,刷新了世界对失蜡法开始出现时间的认识,以前普遍认为是埃及等国家率先使用了失蜡法,这次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却推翻了这个观点,证明了我们中国才是首先使用失蜡法的国家。
在挖掘的过程中,考古队发现曾侯乙墓早已经被地下水浸泡了千年之久,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墓”,里面的水位高达三四米,已经淹到了墓顶。
为什么我们会说曾侯乙墓是一座“水墓”呢?
这得从它最初的挖掘时间说起,1978年古墓被发现的时候,考古队在墓室上方发现了三个盗洞,并且都已打穿了墓顶。然而当考古队以为墓中的文物已经被盗掘一空的时候奇迹出现了,通过后期的清理,他们发现里面的文物一件都没少,保存得相对完好和完整,这是什么原因呢?
按照常理来说,盗墓贼发现了面积这么大、规格这么高的超级古墓肯定会欣喜若狂地去盗挖,然后带回去销赃而发财。为什么他们却没能成功的把曾侯乙墓中的宝物盗走呢?
专家推测,个中原因可能与在侯乙墓中浸泡着220平方的积水密切相关,正因为有这些深达四米的地下水保护,盗墓贼没有潜水设备无法进入这么深的地方去凿开棺椁盗取文物,所以才使盗墓贼最终没能成功盗走文物,让文物完好地保存到现在。
在曾侯乙墓中,除了发现以上所述的几样国宝之外,考古队更在墓中挖出了一件形状极其怪异的器物,这件奇形怪状的东西存放在湖北省博物馆40年,一直到现在,专家都没能考证出它的真实用途来,他们只能通过相关史料文献的间接记录,怀疑它古代的巫师用来通灵所用的工具。
这一件怪异的文物就是后来被专家评定为国宝的青铜器“鹿角立鹤”。
据专家的考证,鹿角立鹤是使用失蜡法铸造的精美青铜器物,通高143.5公分,座长45公分,座宽41.4公分,重38.4公斤。它以底座、立鹤,鹿角以榨卯结构相连接,该铜鹤长着长长的脖子和圆乎乎的脑袋,它的尖嘴向上翘弯得像一个吊钩,硕腹拱背,翅展尾垂,高腿扁足。
特别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这只圆圆的鹤头两侧竟然长出了两只弯弯尖尖的鹿角。
这一件青铜器刚出土时,引起了专家的高度重视,他们觉得它形状非常的怪异,把鹿角与与鹤身连在一起,这是在他们的考古生涯中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形状,因此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通过对这件器物的研究和考证,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研究观点:有的说它是代表着吉祥长寿的意思;有的却说它是一件纯粹的装饰品,没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
有的说它是实用性的器具,鹿角可能用来挂帽子、毛巾、衣服之类的东西;有的是说它是避邪所用的器物,是用来防范别的邪神入侵曾侯乙墓的辟邪兽;更有些专家认为这件怪诞的青铜器是曾侯乙死后用来通往来生的桥梁,作为通灵的工具来使用的。但谁是谁非,却至今没能取得一次性的观点。
这件鹿角立鹤后来被随州市人民选为了自己城市的历史标志,并把它复制成更高大的青铜器,安放在随州广场上展示给中外来客观看,以表现出随州作为一座千年古都所应有的历史风貌。
虽然这件青铜器被选为了徐州的城市标志,但关于它的真实用途却一直饱受争议,专家为之激辩不已,谁也不能说服谁。40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没能取得一致性的共识。
为什么古人会在鹤头插上两只鹿角呢?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古代文化当中, 鹤代表着长寿吉祥,史书上常说:鹤寿无量;中国人喜欢称呼70、80岁以上的长命老人为''鹤发童颜'',就连怀念逝世老人家都喜欢写上''驾鹤西游''悼词。而鹿角也是代表着长寿的含义,鹿角与白鹤连在一起就带有鹿鹤同春的意思,就是共同长寿吉祥。
经过是40年的讨论,专家虽然没能取得最终的结论,但有不少专家认为它是战国时代巫师用来沟通人与神之间交流的工具。
要知道,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觉悟也很低下,因此他们都很迷信,认为自己死后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来投胎转世再活过来,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才能再世为人。
而这种鹿鹤同春象征着长寿祥瑞的青铜器,就是想象中的“通灵之物”,专家推测,它背后的意思可能是代表着鹿鹤一同为墓主人指引方向,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