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养儿防老”,很多家长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等年老以后,子女照顾自己也是理所应当,自然可以安安稳稳地颐养天年。
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老人将养老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却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当生命走向最终场时,子女未必能够靠得住。
邻居宋阿姨今年67岁,当初老伴去世得早,一对儿女的人生大事,都是由宋阿姨自己操持的,可谓是劳心又劳力。
儿子结婚的时候,宋阿姨拿出大半辈子的积蓄,既买房又买车,再加上彩礼钱、婚宴酒席,虽然大大小小花费好几十万,养老的“棺材本”都动了不少,但想着儿子就此成了家,自己将来也有退休金,养老总归不是问题,宋阿姨一点没觉得心疼,该花的钱一分也没少花。
后来女儿嫁人,宋阿姨一方面不愿意厚此薄彼,凉了女儿的心,另一方面担心女儿嫁过去受欺负,不仅把男方给的彩礼钱全退了回去,还陪送了新房子的全屋家电,倒贴了不少钱,一下把积蓄花得七七八八。
虽然手里没剩下什么钱,但宋阿姨觉得儿子女儿成家才是大事,将来养老大不了跟着孩子们轮番过也就是了,总归不会让自己露宿街头。
事实也确实如此,儿子结婚刚1年多,小孙子出生了,宋阿姨很快就被儿子儿媳接到了家里,平时帮着照顾照顾孩子,也享受享受天伦之乐。
开始的时候,儿子儿媳都孝顺,带孩子累是累了点,做家务也确实不轻松,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有说有笑,这样的日子也不错,宋阿姨觉得还挺满意的。
可时间一长,矛盾出现了。
3年时间过去,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儿媳妇也慢慢对宋阿姨有了各种意见,常常抱怨做饭不是咸了就是淡了、孩子衣服脏了也不换、洗碗洗不干净,总之哪里都不对劲,宋阿姨做什么都会招来埋怨。
慢慢的,宋阿姨咂摸出来了滋味:这是儿媳妇嫌自己碍事了。
尽管宋阿姨小心再小心,可同住一个屋檐下,哪能事事做得完美,每次儿媳妇一生气,也不明着说,只会对着儿子发脾气,虽然一个字也没提宋阿姨,但宋阿姨明白,儿媳妇话里话外都是让自己离开。
就这么将就着又过了两年,宋阿姨实在忍不住了,主动提出离开,自己回去一个人住,儿子虽然觉得愧疚,但奈何在家里说话不怎么算数,只好把老母亲送回了老房子里。
见到宋阿姨从儿子家搬了出来,女儿和哥哥大吵了一架,觉得母亲肯定是受委屈了,还邀请宋阿姨到家里帮着带孩子,跟自己一起生活。
虽然宋阿姨本不愿意再去麻烦女儿,可架不住女儿情真意切再三邀请,心一软就答应了下来。
住进女儿家后,女儿对宋阿姨百般照顾,带孩子、做家务也是能帮就帮,宋阿姨感觉还挺欣慰的,但在和女婿相处时,她总觉得有隔阂,心里不是很踏实。
时间一长,女儿和女婿总在屋里吵架,宋阿姨隔着墙听得一清二楚,女婿觉得她既然有儿子,就应该住到儿子家去,总住到女儿家里也不是办法,而且他也不愿意和老人一起生活。
在女儿家住了两年,宋阿姨思前想后,琢磨着孩子也稍微大一点了,就又搬了出去,毕竟女儿嫁了人,也有自己的家庭,她不愿意女儿因为自己受影响,家庭不和睦。
前前后后,宋阿姨一共帮子女带娃7年时间,她慢慢也想明白了,养老靠儿子、靠女儿,都靠不住,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己,孩子孝顺是福分,如果孩子帮自己养不了老,也强求不来。
回到老房子一个人过日子,虽说家里有些冷清,但宋阿姨却觉得前所未有的安稳,不用操心几点接孩子放学,不用想着今天要给子女准备什么饭菜,身上的担子轻了许多。
很多父母为孩子操持一生,等到老了,会觉得“子女好,自己就好”,宁可穷养自己,也要富养子女,但等需要孩子帮着养老时,却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因此,身为父母要尽量提前做好思想准备,能依靠自己,别想着依靠别人,子女也有他们的家庭,也有自己的日子,如果抱着老了靠子女的想法,最后往往很难如愿。
结语:
有人说:“父母爱孩子是天性,孩子爱父母是人性。”
虽然这句话很现实,但却未必没有道理,养儿养女未必能防老,养老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今日话题:你对宋阿姨的经历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