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今天(23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归国。
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异国他乡浴血奋战33个月,197653名烈士为国捐躯。阔别故土70余载,去时还是少年之身,归来已是报国之躯。
电影《上甘岭》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插曲《我的祖国》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仍然广受欢迎。这首经典歌曲是由电影中女卫生员王兰唱响的。女卫生员王兰的原型有怎样的传奇人生?本期《1039听天下》就带您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首歌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摄制的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它在咱们国家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仍然广受欢迎。
歌曲《我的祖国》
而电影《上甘岭》作为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创作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为了拍摄好这部电影,摄制组曾经两次前往上甘岭实地考察,采访了一百多位亲历这场战役的志愿军战士,光记录下来的材料,就有好几十万字。但剧本初稿完成后,编剧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直到他看到了一篇报道,深受感动,于是在剧本中加入了女卫生员王兰的角色,而正是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唱响了这首经典的《我的祖国》。
《上甘岭》王兰剧照
那么,编剧看到的是谁的报道?女卫生员王兰的原型又有怎样的传奇人生?
在战乱中参军
咱们今天故事还要从1949年说起——
这一年的11月,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及第三兵团奉命进军云贵,并于同年12月16日解放威宁县城,也就是今天的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那片。
解放军一来,当地饱受地主恶霸、土豪劣绅压榨的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解放军向大伙发放了救济粮,解决了不少贫苦人家迫在眉睫的生计问题,其中就有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王清珍一家。
王清珍的童年过得可谓是颠沛流离,1936年,她出生在湖北武汉,2岁时,日本侵略者大肆进攻武汉城,一家人在隆隆炮火中被迫逃难,一路到了贵州威宁。
人生地不熟的,又是在战乱年月,全家人的生计全靠父亲做铁路工人维持。不仅生活上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时常受匪患威胁。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解放前夕,西南地区的土匪是出了名的凶残蛮横,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前,还扶持了一大票土匪,给他们提供武器、帮助训练,这个封个“司令”,那个封个“军长”,让他们盘踞在山林里给咱们的共和国建设捣乱。
今天的互联网上,经常有网友用“49年入国军”来形容某些人作出的不合时宜的决定。实际上,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山区里还有不少土匪接受了蒋家王朝的“册封”,50年入国军的都有。
就说1950年2月吧,成都就曾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央领导的惨案,当时,解放军第一七八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和警卫班战士一行九人,由石板滩前往成都执行公务,就在路过龙潭寺附近时,山坡下忽然窜出数百个土匪,将朱向离和警卫班战士团团包围。因位寡不敌众,9名警卫班战士先后壮烈牺牲。
朱向离身负枪伤,躲在当地老乡屋中,却还是被土匪搜了出来。
在土匪的严刑拷打下,朱向离凛然不惧,大声斥责他们鱼肉百姓、滥杀无辜,恼羞成怒的土匪竟扒光朱向离的衣服,将他割掉舌头、削去耳朵、挖掉眼球,用开水活活烫死。
不止如此,1950年,在西南地区数得着的“大城市”成都,土匪竟穷凶极恶到敢公然袭击虐杀解放军军官,当年西南地区匪患之猖獗可见一斑。
而王清珍那边,解放军解放威宁县城后不久,部队奉命转移到毕节一带驻扎,没想到当地的土匪恶霸看解放军一走,就趁机潜回县城胡作非为,甚至有个土匪强逼王清珍的父亲将女儿嫁给他做小老婆。
面对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王家一家是敢怒不敢言。好在1950年9月中旬,解放军回来了!
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奉命围剿盘踞在威宁地区的土匪特务,在县城外和敌人激战一夜。
第二天清晨,14岁的王清珍打开大门时,发现解放军已经进城,却没有像之前的乱兵盗匪一样抢劫民众、强占民房,战士们一排排睡在道路两旁。
这些幕天席地、纪律严明的年轻战士,给王清珍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与震撼。
后来,四十五师宣传队住在了王清珍家里。宣传队中也有几个10多岁的小姑娘,大家年龄相仿、脾气相投,很快相处成了好朋友。
小姑娘们为部队进行慰问演出时,还邀请王清珍一起去看,王清珍有空闲时,也替宣传队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工作,有时,她还去四十五师后勤医院里帮忙照顾伤员。
在和解放军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王清珍萌发了一个愿望:她想参军,想成为解放军的一员!
她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当时他的父亲正犯愁呢,怕解放军一走,漏网的土匪卷土重来,再骚扰自己闺女,一听女儿有这个志向,便下定了决心支持她。
于是,在部队完成剿匪任务、准备撤出威宁县城时,王清珍的父亲领着闺女去报名参军。
领导一瞧,这姑娘年纪有点太小了,便想要婉拒。谁知王清珍的父亲一下急了,对领导说:“我的闺女你们不带走,就要被人抢去做小老婆了!”
斟酌过后,部队领导同意了王清珍参军的申请,这个14岁的小姑娘被分在了后勤部医院,成为了一名卫生员。
王清珍
为抗美援朝也出一份力
王清珍加入解放军不久,部队就被派往河北邢台,为开赴朝鲜战场前线做准备,在那里,王清珍又会经历什么?
在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国内还是“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却要跟世界最强的美帝国主义展开殊死搏斗,其中的艰险,官兵们心里都一清二楚。于是,在安排前线的任务时,部队领导想让王清珍留守后方。
谁知道,这个年纪不大的小姑娘当场就哭了,她对领导争辩说:“为啥留我?父母亲把我交给你们,你们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为了表示自己前赴朝鲜战场的决心,王清珍将头发剪得短短的,每天闭着口不和别人说话。最终,拗不过她的部队领导终于同意让她加入了。
部队到丹东的时候,周围一些不熟悉的战友还以为王清珍是个瘦瘦小小的男兵。直到她偶尔开口的时候,周围人才会惊呼:“你这个小丫头怎么来前线了呢?”
就这样,王清珍随着人民志愿军,毅然扎进了朝鲜的漫天炮火之中。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地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关于这场战争,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上甘岭战役中的炮火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任何一场战役。
平均每秒钟就高达6发炮弹被打出,每平方米的土地上有76枚炮弹爆炸。志愿军阵地的山头被削低了两米,许多岩石坑道都被炸短了三四米。
到电影《上甘岭》拍摄的那会儿,导演为了电影效果真实,亲率摄制组前往上甘岭考察,还能在地上看到一层厚厚的子弹皮、弹片,随手抓起一捧土,里面都能数出三十多个弹片来。
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
双方还不断向上甘岭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根据与统计,咱们的志愿军战士光击退敌人营以上规模冲锋就有25次,营以下冲锋则多达653次,激战一直持续到43天后的11月25日才宣告结束。
此战,志愿军伤亡11529人,伤亡率在20%以上。而“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伤亡率在40%以上。
这样的伤亡率,让美国人也胆战心惊,要知道,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高的是1945年爆发的硫磺岛战役,就是因为在这场战役中伤亡惨重,从促使美国决定往日本本土丢了两颗原子弹,然而硫磺岛战役中美军的伤亡率也只有32.6%。
通过上面这一串数字,咱们可以窥见一些当年战役的惨烈程度。而当时年仅16岁的王清珍不仅亲历了这场战役,而且负担着救治伤病员的任务。
不断有战场上受伤的战士被抬到她所在的收容所,战事最紧张的时候,王清珍一个人,就要照顾20多名伤病员。
许多伤员都让她久久难以忘怀。比如有一位伤员白天好好的,还绘声绘色的为大家讲述了前线作战的经历。见王清珍照料伤员辛苦,非说要留点什么东西给她做纪念。
王清珍还安慰他说:“你赶快把病治好,把伤养好,就是最好的纪念了。”
谁知才到晚上,值班的王清珍听见这名伤员的呼吸声都变了,她赶忙拿出手电筒照明,却发现伤员嘴巴化脓,连气都呼不出。
当时坑道里的条件太艰苦,没有抢救器材,连一个氧气瓶都没有,王清珍赶忙把伤员口腔里的血液清理干净,紧急做人工呼吸。
此时,护士长进来了,她看了一眼就对王清珍说:“去抬担架吧,人不行了。”
王清珍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护士长见她流泪,劝她说:“泪是掉不完的,伤员太多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照顾他们。”
不畏艰辛 荣立二等功
在伤员们的包围下,王清珍迅速成长起来。接下来的日子,她还会见到怎样的残酷景象呢?
电影《上甘岭》中,女卫生员王兰曾经唱歌给战士们加油鼓劲。
在真实的上甘岭坑道内,王清珍也曾给大家唱过歌。那是有一回,一个伤员腿部遭受重创,需要截肢。
王清珍负责照顾他,伤员看王清珍年纪小,就问她怕不怕。王清珍却回答说:“你们不怕,我也不怕!” 伤员请王清珍唱一首歌,王清珍便唱起陕北民歌《南泥湾》。
从她口中吐出的悠扬旋律,在那个条件简陋、缺医少药的坑道里,使战士们感觉到了一丝心灵上的慰藉。
可惜的是,第二天,那位截肢的伤员还是由于失血过多牺牲了,王清珍心里十分难过,却也只能打起精神,因为还有更多的战友等着他照顾。
有一名烧伤的战士送到王清珍这里,他身上被弹片击中,眼睛、嘴巴也负了伤,脸部因伤口高高肿胀,连水都喝不下。王清珍就将药片咬碎,自己含一点水,用嘴喂给伤员。
这名战士急了,说:“不要管我了,我已经不行了。”王清珍却坚持道:“怎么不行了?药喂进去,病就好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这名伤员的情况真的慢慢稳定、好转起来。
还有一天夜里,王清珍在巡回查护的时候,听见伤员痛苦的呻吟声,她循着声音找到了当天从火线上抬下来的曹排长的病床前。
见曹排长欲言又止,王清珍便主动询问:“同志,是不是要解手,大解还是小解?”
这种事放在其它地方,说起来会让当事人有些尴尬,但那是在生死一线的战场上,为了护理好身边几十个伤病员,喂饭、换药、洗绷带、背伤员出洞解大小便,都是王清珍做惯了的。
见伤员很不好意思,王清珍还会出言安慰:“同志,我们死都不在乎,还在乎这点事干什么?还是我帮你吧!”
然而,曹排长因为腹部中弹,泌尿系统受了重伤,已经没有办法自己小解。王清珍就从值班室找来导尿管,可是,在没有大管注射器帮助吸尿的情况下,她仍然没法帮助曹排长。
眼见病人因为疼痛而扭曲的脸庞,王清珍不顾一切地俯下身,含住了导尿管,用自己的嘴代替大管注射器,帮助伤员一口一口吸出了尿液。
老年的王清珍回忆说:
解不出来,小腹涨得鼓鼓的,我怕他涨死,所以给他吸尿。我动了一下,还是动不出来,我就低着头用嘴去吸。这样吸出来的。吸了两口,我又提了一下,可能把那个洞里发炎的脓给它戳开了,然后吸了三口才吸出来。当时自己难受一点,救他的命是要紧的。
她的无私举动感动了在场所有伤员,第二天,就有人向卫生营首长反应王清珍救人的经过,首长结合她入朝参战以来的工作成绩,为她上报了三等功。师领导了解情况后,又改记为了二等功。
为英雄收殓,低调多年
除了悉心照顾伤员,王清珍还肩负着为战死烈士们清理遗体的重任,战斗英雄黄继光的遗体就是由她和同志们一起整理的,那是一副怎样的情形?
关于黄继光烈士的事,时隔68年,王清珍依然记忆犹新:
他那个两手还抓着,抓着的动作,这个脸上黑黑的,戴着解放军那个帽子也染黑了,身上这个血干了,背也打空了,这个腿也受伤了。
依靠着志愿军战士们的无畏牺牲,咱们才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硝烟虽然散去,王清珍的事迹却仍然使无数人心生感动。
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担任十五军军长的秦基伟上将回国之后,被邀请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做报告。台下坐着的有末代皇帝溥仪,有跟随着溥仪的一票清朝遗老遗少,还有一些被俘的国民党将领,
然而即便是这群人,听到黄继光、王清珍等人在上甘岭战役中的故事,竟也跟着掉了眼泪。
几年后溥仪出版自己的回忆录,对此事仍然念念不忘,称这是“一次做梦也绝对梦不到的好教育”。
而1954年电影《上甘岭》的剧本里,编剧也特地在最后的页码上注明“卫生员王清珍就是王兰的原型。”
可随着这部电影火遍咱们国家的大江南北,许多人对王清珍提起这件事时,她只是说:“电影《上甘岭》中的王兰只是一个代表。在真实的战争中,还有更多跟我一样的女卫生员,她们都做得很好,她们都是王兰的原形,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2023年10月27日,抗美援朝老英雄王清珍在湖北孝感逝世,享年87岁。
她的晚年,依然坚持扶危济困的共产党人本色,有志愿军战士的老伴中风不起,王清珍亲自上门,为她精心治疗了两个月,让她的生活起居能够自理。有老人患坐骨神经痛多年,王清珍每天上门为病人针灸、推拿按摩,坚持了4个月使病人重新站起来。
她的平凡和伟大不仅绽放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也凝聚在此后七十多年普通的日日夜夜里。
我想,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她这样的人,我们这片土地才像歌里唱的那样充满温暖、遍撒和平的阳光。
截至2022年
我国已经连续9年迎接9批
共913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
我们安享着的今天
恰是先烈所奋斗、追求的明天
离家尚是少年之身,归来已是报国之躯
山河已无恙
英雄,我们回家!
向志愿军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内容来源:1039听天下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车水
监制:赵鹏
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新闻敲诈、虚假新闻等新闻违法行为,尊重新闻版权,并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如对我们的新闻报道存疑,请将问题反馈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将严肃核实,给予回复。
近期热点
- 出门被冻透!北京升级大风预警,阵风9级,大风何时停?
- 3种病毒正同时流行!医生最新提醒
- 三十而立,幸好有你!
点个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