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大学生葡萄与葡萄酒科学文化节启幕 宁琦王紫云等领导致辞

2023-11-26   东麓观察

原标题:第一届大学生葡萄与葡萄酒科学文化节启幕 宁琦王紫云等领导致辞

由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共同主办的主题为“中国风土、中国味道、中国文化”的第一届大学生葡萄与葡萄酒科学文化节,于2023年11月25日下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隆重开幕。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任发政,宁夏回族自治区原政协副主席王紫云,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钱学军,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主任黄卫东,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贲权民,国家葡萄与葡萄酒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思明,张裕公司董事长周洪江、中粮集团长城酒业总经理程军,以及全国各产区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遴选的100家企业的领导,教学科研有关的32所高校的学院领导和师生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绝佳风土及文化品牌打造,备受与会嘉宾关注。

宁琦代表北京大学对出席和参加文化节的领导、专家、企业家和高校师生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在北大感受到燕园的魅力,并祝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陈雪梅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特别介绍了表观遗传、RNA等前沿研究领域的技术和成果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上的未来应用。

王紫云在致辞中表示,国家选择宁夏建立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国家级试验区,是因为贺兰山独特的风土条件,总书记几次考察宁夏,指示:假以时日,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中国酿酒葡萄种植集中连片最大、酒庄数量最多、酒庄集群化发展最快的酒庄酒主产区,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是宁夏递给世界的一张紫色名片。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在考察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后,激动地说:“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

200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被成功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2011年,贺兰晴雪酒庄“加贝兰2009”获得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金奖,开启了宁夏葡萄酒走向世界的征程。2012年,宁夏葡萄酒局、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成立,宁夏被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列为中国第一个省级观察员。201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施行,宁夏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地方立法形式对产区进行保护的省区。同年,贺兰山东麓产区被牛津大学编入《世界葡萄酒地图》,成为世界葡萄酒产区新板块。2015年,贺兰山东麓产区被世界葡萄酒大师丽兹·塔驰编入《全球葡萄酒旅游最佳应用》一书中,作为美国大学葡萄酒教材。2020年7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入选100个中国地理标志,成为受欧盟保护的中国首批地理标志。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首个特色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挂牌成立,同年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垂降落户,是中国首个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展会盛典。两个“国字号”落户宁夏,标志着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开启产业发展新纪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土产一瓶好酒。经过近40年的努力,宁夏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占地面积58.3万亩,是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超过中国种植面积1/3。现有酒庄和种植企业实体228家。生产葡萄酒1.36亿瓶,占全国的37%,综合产值342.7亿元,酒庄年接待游客超过135万人次,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宁夏扩大开放、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6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先后在品醇客、布鲁塞尔、柏林等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得1100多个奖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60%以上,产区葡萄酒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宁夏对话世界、世界认识宁夏的“紫色名片”。

葡萄酒作为世界通用的“文化语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踏上追寻“紫色梦想”的“快车道”,跑出扮靓“紫色名片”的“加速度”,成为支撑美丽新宁夏建设的“新引擎”,架起了宁夏与世界互动交流的“新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