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起滴滴出行,我们可能印象最深的,就是其推出的顺风车业务,其实顺风车在实际的应用上是一个对营运方和乘客都有利的业务,只不过因为一些个别人制造的极端案例,将这个对乘客又便利又省钱的出行方式几乎彻底封杀,滴滴出行目前仍然没有再次上线顺风车业务,不过在最近相关政府部分的检查中,滴滴出行以及一些其他的网约车平台,其实还是存在着其他的问题。
例如近期上海市交通主管部门联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14家网约车平台进行调查,其中滴滴出行有向不具备营运资格的驾驶权提供信息服务的行为,而且受到了罚款的处罚,而近日,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滴滴出行被西安出租汽车管理处和西安交警未央大队联合约谈,而主要的缘由,是滴滴出行向酒后驾驶员进行了派单,而且这3名酒后驾驶员并没有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不具备网约车营运的资格。
所以在这件事上有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是没有取得网约车营运资格,是怎么从滴滴出行平台取得系统派单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驾驶员酒后驾驶,网约车平台对此是否能够感知,或者说,网约车平台是否应该对具备网约车营运资格,但是却酒后驾驶一事负责,而且如果酒后驾驶出现了交通事故,这个责任该如何划分呢?
目前3名酒后驾驶员已经被罚款、吊销驾驶执照和被行政拘留,在网约车平台的账号被封停,而滴滴出行也被要求进行整改,并可能面临被处罚款的结果。
所以可以看到,网约车这个新生事物,可能还有很多比较细节,也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司机冒充他人,或者司机更换车辆,以及酒后驾驶平台可以判定吗?笔者相信,这些问题虽然很棘手,在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初期是必然的,但通过科技手段,也应该都是可以解决的,或许我们应该给网约车平台一些时间,我们作为用户也要监督司机的行为,平台与用户共同努力,来使得这个新生事物走向正轨。